“交流会越来越多,友谊会越来越深”(我和中国的故事)
人民日报·2025-09-30 06:30
李培峰在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式上讲述郑和 七下西洋的故事。 徐 俊摄 童光荣在指挥乐队演出。 受访者供图 杰西卡(右一)与丈夫、孩子。 陈斯卓摄 人文交流是推动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的重要纽带。一段段暖心的人文交流故事,搭建起增进友谊的桥梁, 描绘出民心相通的底色,构筑成合作共赢的基础。 郑和的精神今天更显珍贵 "在郑和文化馆中有一口传说中的'将军井',井水甘甜,用来烹茶,饮水思源,恍惚能够穿越回明代与 郑和对饮。"一谈起郑和,马来西亚郑和文化馆执行馆长李培峰总是充满了感情——"我希望能把郑和的 故事讲给更多的人。" 620年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历时28年,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达 非洲东海岸,铺就了一条和平与友谊的"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船队曾5次经过马六甲。今天,郑和文化馆所在的马六甲河畔就是当年郑和船队设立的官厂遗址。 这里尝试以多种形式复原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历程,成为推动郑和文化传承、促进中马文化交流的桥梁。 "郑和船队在马六甲建立官厂,驻泊候风,其带来的繁华延续至今。"李培峰拿着一个以郑和形象为原型 设计的布袋戏偶向记者展示,"源于中国福建漳州、泉州以及广东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