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流会越来越多,友谊会越来越深”(我和中国的故事)
人民日报·2025-09-30 06:30

郑和文化传承与交流 - 马来西亚郑和文化馆执行馆长李培峰致力于讲述郑和故事,推动郑和文化传承与中马文化交流[6] -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历时28年,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达非洲东海岸,5次经过马六甲[6] - 郑和文化馆位于马六甲河畔官厂遗址,通过多种形式复原郑和下西洋历程,举办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展[6][7] - 郑和精神代表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理念,与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形成鲜明对照[7][8] - 郑和文化线路遗产研究旨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付出行动[8] 中越音乐文化交流 - 越南指挥家童光荣在中国留学9年,主修民乐与西洋乐指挥,致力于融合中越音乐文化[8] - 童光荣与作曲家莫双双创办新活力民族乐团,将中国特色旋律融入越南传统竹乐演奏[8] - 乐团使用竹笛、竹琴等越南特色竹制乐器,并与"河内之声"国际合唱团联袂表演[9] - 2015年8月在河内举行中越民乐融合音乐会,演奏《赛马》和《萍散云飞》等曲目,现场一票难求[9] - 童光荣希望以艺术为桥梁创作更多音乐作品,促进中越青年交流与友谊[10] 中波环保产业与文化融合 - 波兰籍杰西卡在浙江安吉余村生活,与丈夫从事竹制品环保产业,看到"以竹代塑"的欧洲市场需求[11] - 通过社交媒体向欧洲客户展示竹制品加工过程与环保理念,推动国际市场订单增长[12] - 杰西卡2016年在余村开设英语工作室,举办"国际下午茶"活动促进文化交流[12] - 牵头组建"洋眼看安吉"志愿者团队,带领国际友人体验中国书法、采茶、竹编等乡村文化[12] - 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2] - 杰西卡计划助力余村打造国际研学基地,分享绿色发展经验给全球年轻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