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缩短“时差”促创新(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2025-09-30 06:30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共同体是缩短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时差”的关键 [1][4] - 缩短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时差”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 [1] - 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可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2]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提升成果转化能力的重要途径 [2]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工程验证”三级研发体系,实现年技术成果转化率达75%以上 [2] - 在满足市场需要与提升研发能力之间形成互促闭环,能有效提升创新效率 [2] 机制保障与政策支持 - 通过机制松绑和政策支持可破除“不敢转”的风险,营造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 [3] - 四川省通过出台按比例赋权、先确权后转化等举措,使2024年全省登记科技成果同比增长20%,技术合同登记额同比增长33.6% [3] - 强化机制保障能让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没有后顾之忧 [3] 科技服务与平台支撑 - 做好科技服务支撑是破解“不会转”困惑、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的关键 [3] - 截至6月底,中国已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有241家中试平台纳入重点培育库 [3] - 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红娘”等中介服务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坚实支撑,提升了转化速度和效率 [3] 产业发展与市场表现 - 近期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展示了国产机器人在主持、竞速、格斗、自主换电等方面的优异表现 [1] - 机器人产业动能强劲,正推动“人机共生”愿景成为现实,并映照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稳健步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