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静:航司锁座收费,公共属性是底线
环球网·2025-09-30 07:05
行业核心争议 - 航空公司通过技术手段锁定经济舱优质座位并以附加服务名义收取选座费引发舆论热议 [1] - 争议核心并非不能提供付费选座服务 而在于通过算法动态调整锁座比例和模糊收费标准的行为 [1] - 部分航班锁座比例高达80% 导致旅客购买机票后还需另购座位 [1] 航空公司具体做法 - 将本应包含在基础机票中的服务进行拆解收费 形成低价揽客、基础服务残缺化、强制增值盈利的扭曲逻辑 [1] - 部分航司将紧急出口、母婴专座等公共服务范畴的座位资源纳入收费体系 违背特殊乘客优先保障条款 [2] - 锁座行为明显超越安全范畴 以服务分层之名行变相收费之实 [1] 消费者影响与行业属性 - 公众对隐性收费天然警惕 不满源于实际支出增加及基本服务契约被破坏的失望感 [2] - 航空运输具有鲜明公共属性 公司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必须兼顾社会责任和守住公共服务底线 [2] - 任何商业创新不能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 公共服务领域尤其如此 [3] 规范建议与行业展望 - 需通过制度设计规范锁座问题 包括建立锁座比例硬性上限、实现收费标准透明化、严格保护特殊座位资源 [2] - 完善法律规范、技术赋能与创新监管手段相结合 构建鼓励创新又保障公平的市场环境 [3] - 守住公共属性底线是航空业赢得公众持久信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