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披露计划:浦东争取年内全域开放,两区跟进!运行近两月,仍有人担忧:危险,离远一点
解放日报·2025-09-30 13:39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多个大城市已出现真正无人驾驶的Robotaxi,无需驾驶员和安全员,例如上海在临港、浦东金桥、花木等区域已运营近两个月[2] - 自动驾驶技术已达到L4级别,可实现完全自主驾驶,无需人类干预[3] - 行业正从配置安全员向完全无人驾驶过渡,这是实现可盈利商业模式的关键一步[3] 成本与商业化进展 - 小马智行宣布其三款量产Robotaxi车型的自动驾驶套件成本大幅下降70%[3] - 上汽智己明确将在2027年进行Robotaxi的前端量产[3] - 目前运营车辆数量有限,例如百度智行在金桥运营5辆,智己在临港投运10辆,后者智驾里程已超3万公里,相当于每车每日行驶60多公里[8] - 在现有运营规模下,企业要实现营收平衡尚需时日,个别城市拥有100多辆牌照车辆的企业可逐步探索单车营收平衡[8][9] 政策法规与政府支持 - 《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于2022年出台,加速了上海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发展[5] -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上海向4家联合体总计8家企业发放了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6] - 上海计划到2027年开放区域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开放道路长达5000公里,以更大程度拥抱无人驾驶[12] - 自动驾驶行业高度依赖政策,政府持续有效的支持被视为行业发展的及时雨[12] 运营模式与定价策略 - Robotaxi收费价格对标普通出租车,小马智行与锦江出租合作的服务起步价14元(3公里内),超起步价里程运价2.7元/公里,超过10公里后单价为3.6元/公里[6] - 智己联合享道出行、强生运营的Robotaxi起步费为16元(5公里内),超出部分每公里4元[7] - 上海在颁发牌照时有意识让自动驾驶技术企业与传统出租车运营商(如大众、强生、锦江)合作,为传统企业提供新赛道,同时为Robotaxi提供运营保障[16] 技术挑战与用户体验 - 目前Robotaxi需要固定上下车点,用户体验尚未达到"指哪打哪"的便利程度,智己在临港设置了58个上下车区域,目标是明年实现任意地点上下车[12] - 车企正与地方政府探索"路端智能化",例如在超视距范围设置传感器,提前输送前方路况信息,以提升安全性与通行效率[12] - 主要用户群体集中在20至35岁的年轻人群,显示出年轻群体对新技术的开放态度[13] 社会接受度与公众认知 - 社会对无人驾驶的充分接受仍需时间,部分公众仍存在安全担忧,例如有家长认为Robotaxi危险而让孩子远离[14] - 个别企业的过度宣传和安全事故放大了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更规范的行业标准和严谨的宣传来重塑消费者信心[14] 未来应用场景与市场定位 - Robotaxi遵循"补缺"逻辑,更适合夜间运载(避免疲劳驾驶)和不挑单子(避免拒载短途客),在货运行业更具生命力[16] - 以洋山港为例,其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箱,春节前常出现运力短缺,自动驾驶技术可用于精细化、稳定化管理物流通道[17] - 即使进入成熟运营期,Robotaxi在一线城市的市场占比可能不超过5%,对现有劳动力市场的冲击有限[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