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两头在内”到“两头在外” 自贸离岸债的新征途
经济观察网·2025-09-30 15:34

自贸离岸债重启背景与政策信号 -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于9月28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自贸离岸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为重启发行提供了明确的操作准则 [1] - 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表示要发展自贸离岸债,遵循“两头在外”原则与国际通行规则,被视为重启的重要信号 [1][4] - 政策旨在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 [1] “两头在外”模式重塑市场 - 重启后自贸离岸债的最大特点是严格遵循“两头在外”原则,即债券发行人和投资资金均来自境外 [2][6] - 此举旨在重塑市场,确保其“离岸属性”,纠正此前“两头在内”模式与创设初衷不符的问题 [2][4] - 监管部门严禁境内主体发行,并从严审核投资资金来源,避免使用境内资金 [6] 历史发行情况与结构特征 - 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期间,自贸离岸债发行规模从10亿元人民币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837.14亿元人民币 [3] - 期间共发行189只债券,其中180只由境内主体发行,占比极高 [3] - 就发行主体类型而言,城投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发行规模占比达72.34%,非银金融和地产公司分别占10.33%和5.33% [3] 近期市场动态与银行行动 - 过去两个月,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与交通银行香港分行已先后发行自贸离岸债 [5] - 银行总行对香港分行提出明确要求,需在年底前完成以境外企业为发行主体的自贸离岸债发行,并已列入工作考核指标 [2][6] - 投资方包括中银香港资产管理公司、建设银行(亚洲)有限公司、招商银行伦敦分行等境外机构,以及中东资金 [6][8] 潜在发行主体与融资需求 - 部分中资企业海外子公司,如新能源汽车和基建企业,已表现出发行兴趣 [9] - 新能源汽车企业需筹资为海外经销商提供采购贷款,基建企业需垫资推进海外项目建设 [9] - 由于发行利率低于中资美元债,且人民币兑换便利,自贸离岸债被视为境外低息融资新路径 [9] 境外投资者关注点与市场发展建议 - 境外投资者对高评级自贸离岸债存在配置兴趣,因发行利率更具吸引力且能丰富人民币债券投资选择 [7] - 吸引更多外资需完善投资基础设施,包括引入国际主流评级机构、建立电子交易平台与做市商制度、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及拉长债券期限 [8] - 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是吸引境外投资机构将其纳入研究范畴的关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