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极科考的变化令人惊叹”——科考队员谈我国北极科考之变
新华社·2025-09-30 22:40

破冰船及船载设备之变 - “雪龙2”号破冰能力显著提升,能轻易突破以往科考区域的限制,在复杂冰区以平稳速度调整航向选择最优航线 [6] - 船上实验室宽敞明亮,存储空间和冷库设计合理,科学家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 [6] - 船载固定科考调查设备已从过去的40余套升至120余套,满足集成化、智能化发展需求,避免高精度设备频繁搬运受损 [7] - 调查设备统一检定校准,数据质量更可靠可控,现场调查作业保障日益规范化、标准化 [7] 科考设备与技术之变 - 考察使用了大量无人化、智能化装备,如无人机、AUV(无人无缆潜水器)、ROV(无人有缆潜水器)、Lander(生态海底着陆器) [13] - “蛟龙”号在北极冰区实现首潜,这些装备极大地提升了考察数据的时空尺度 [13] - 配备大型CTD且配有月池系统,即使在100%密集浮冰区也能从容作业,取代了早期每瓶只能采2.5升水的小型CTD [11] - 观测参数从常规海洋业务化参数发展为宏基因组测定等前沿方面,冰基浮标等装备为前沿科学问题探索提供机会 [13] 科学研究与人才之变 - 北极科考寻求多学科交叉的立体化观测,如“气—海—冰—生态”结合的生态无人冰站,配备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海底着陆器 [14] - 冰上自动化观测设备增多,使科研人员对北冰洋环境变化的认知加深,能对整个北冰洋的周年变化有进一步了解 [14] - 科考人员素质显著提升,20多年前科考队里博士屈指可数,现在专业队伍里大多为博士,高素质年轻人既有吃苦耐劳精神又有前沿知识储备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