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出行健康防护核心观点 - 国庆中秋假期人员流动和旅游活动显著增加,相关行业需关注由此带来的健康防护需求[1] - 做好出行前、旅途中、住宿、饮食及返程后的全方位健康防护,是阻断疾病传播的关键环节[1][2][3] - 早识别传染病症状并及时就医,可把握最佳治疗窗口,避免延误治疗和长期健康损害[3][4] 出行前准备 - 出发前应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途经地天气与健康提示,评估自身健康状况,老人、孩子或慢性病患者需确认身体是否适合长途出行[1] - 行李箱需备好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以及感冒药、肠胃药等常用药品,慢性病患者需带足日常用药[1] - 若出发前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应先居家休息或就医,待身体恢复后再安排行程[1] 旅途中的防护措施 - 在人员密集的客运场站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需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做好手卫生[1] - 前往蚊虫较多地区,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并喷涂驱蚊剂,避免在早晨、傍晚于草丛边长时间停留[1] 住宿卫生与风险识别 - 住宿环境的安全卫生是健康基础,需关注浴缸、水龙头、马桶按钮等易滋生细菌真菌的区域,以及地毯、沙发等易积存灰尘皮屑助长螨虫的地方[1] - 应选择通风系统良好、定期清洁空调滤网的住宿场所,以降低上一住客可能通过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呼吸道疾病的风险[2] - 毛巾、床品、杯具等公共用品若未彻底清洗消毒可能带来卫生隐患,建议自备个人用品或确认住宿方提供规范保洁服务[2] 饮食安全与肠道疾病预防 - 外出就餐应优先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正规餐饮场所,观察后厨卫生及服务人员是否佩戴口罩手套[2] - 坚持"熟食为主、生熟分开"原则,生冷食物在加工储存过程中易接触外界环境,成为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2] - 饮水安全是关键,建议饮用正规品牌瓶装水或桶装水,避免饮用未煮沸的自来水、井水[2] 返程后健康监测与就医 - 旅行归来后若出现发热并伴随干咳、咽喉肿痛、呼吸急促或胸痛,需警惕呼吸道传染病并及时就医[3] - 若出现频繁呕吐、每日腹泻超过3次且伴随发热、腹部绞痛、便中带血或黏液,需警惕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或诺如病毒感染[3] - 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红疹、斑丘疹、荨麻疹或皮下出血点并伴随发热、头痛等,可能患虫媒或病毒性出疹疾病[3] - 主动向医生说明旅行时间、所到地区及具体活动,能帮助快速锁定病原体,避免漏诊或误诊[4]
陕西省疾控局发布国庆中秋假期提示——出行做好健康防护
陕西日报·2025-10-01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