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述 - 白光干涉仪利用干涉原理测量光程差以测定物理量,通过测量两束反射相干光干涉条纹的变化来分析被测表面 [2] - 设备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光源及科勒照明系统、成像系统、图像采集系统、垂直扫描系统、调整系统和干涉物镜 [4] - 垂直扫描系统采用压电陶瓷控制器实现Z轴精密位移与扫描,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最终完成元件表面形貌检测 [4]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白光干涉仪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1亿元,同比增长13.33% [1][10] - 市场需求增长由半导体产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精制造领域对亚纳米级表面形貌、薄膜厚度等参数的严苛检测需求驱动 [1][10] - 技术进步推动市场应用,主流设备分辨率突破0.1纳米,动态测量范围扩展至200微米,多光谱融合技术使测量效率提升40% [1][10]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涵盖光学元件、光源系统、探测器、传感器、精密机械部件和电子控制系统 [7] - 产业链中游为白光干涉仪生产制造环节 [7] - 产业链下游应用广泛,包括半导体、微电子、光学制造、精密机械、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7]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国际品牌主导高端、国产厂商加速崛起”格局,国际巨头如德国Bruker、美国ZYGO产品垂直分辨率达0.1nm,价格在800-1500万元/台 [11] - 国内企业如中图仪器、优可测、新启航通过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势快速扩张,中图仪器SuperView系列在晶圆检测领域市占率领先 [11] - 新启航通过“零部件归零计划”实现27项核心部件100%国产化,设备成本降至300-400万元,较进口产品低60% [11] 重点企业技术突破 - 优可测旗舰产品AM8000系列垂直分辨率达0.1nm,支持5秒自动调平及300mm大范围扫描,隔振稳定性提升2.7倍 [13] - 优可测AM7000系列实现0.03nm垂直分辨率与0.002nm RMS重复性,扫描速度达400μm/s [13] - 新启航自主研发非对称共光路干涉系统,采用国产高功率LED光源将成本降至进口1/5,光学组件成本下降70% [13]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向智能化、多功能化发展,集成AI算法实现智能数据分析和一键式操作,结合多普勒激光测振系统拓展动态3D轮廓测量等复杂应用 [14] - 政策驱动下国产化进程加速,国家发改委要求2025年底前精密测量仪器自主化率超70%,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集群国产化率已超40% [15] - 应用领域持续扩展至生物医学、新能源、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设备与工业自动化、AI算法结合,内置IoT模块实现故障预警准确率95% [16] 下游产业驱动 - 中国集成电路产量持续增长,2025年1-8月产量为3429.1亿块,同比增长20.53%,对白光干涉仪需求形成强力支撑 [9] - 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带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等领域对集成电路的海量需求 [9] - 白光干涉仪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用于检测硅片平整度、缺陷和微观结构,其高精度测量能力是保障芯片制造质量的关键 [9]
研判2025!中国白光干涉仪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创新产品拓展应用版图,0.1纳米级检测能力引领高精制造需求[图]
产业信息网·2025-10-01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