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工程攻坚战整体进展 - “三北”工程攻坚战实施两年来累计实施项目415个并完成建设任务1.64亿亩,成为工程建设史上投入力度最大、完成任务最多、建设成效最好的两年[6] - 工程总目标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将其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和生态安全屏障[6] 胡杨树种研究与技术突破 - 中国拥有全球61%的胡杨林,大部分集中于塔里木河流域,对维持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8] - 研发的“胡杨全生长季育苗移栽”技术获得成功,使育苗周期从2-3年缩短至4个月,幼苗高度可达20至30厘米,并实现当年育苗当年移栽,移栽成活率从不到50%提升至99%以上[7][9] - 团队过去十几年足迹遍布64个县市,收集胡杨种质资源4000余份并筛选出665份核心种质,建立了中国胡杨资源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圃[8] - 目前正依托基因编辑与合成生物学技术定向培育抗逆性更强、生态适应性更广的胡杨新种质[9] 沙地植树技术创新与推广 - 针对沙地环境创新的“深栽浅埋”技术使苗木成活率从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节省水资源超过50%,亩均种植成本减少近1000元,植被恢复周期缩短至2-3年[11] - 该技术已在“三北”工程区推广面积达60万亩[11] - 通辽市境内沙地面积达5491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的61.9%[10] 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结合模式 - “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成功,嫁接后红松长势良好,挂果后预计每亩年收益超千元,实现防风固沙与经济效益结合[12] - 陕西榆林市通过沙地改造发展苹果产业,预计到2025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116万亩,挂果面积80万亩,产量达78万吨[18] - 张炳贵的“芦河沙地苹果”果园年产达10万多斤,通过改良土壤和种植技术,果树成活率从不足30%提升至97%以上[16][17] - 沙地苹果产业已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并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17]
他们在沙海种下绿色未来
人民日报·2025-10-02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