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广州南沙湿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候鸟天堂”
新华网·2025-10-03 11:24

生态价值与定位 - 南沙湿地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候鸟天堂",每年吸引近10万只候鸟栖息过冬 [1] - 作为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滨海红树林湿地,其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中扮演重要支点角色 [1] - 湿地为候鸟提供越冬停歇、觅食繁衍的"中转驿站",观测到包括白尾海雕、黑脸琵鹭在内的185种鸟类 [1][2] 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 湿地根据鸟类习性进行功能分区,设有上千亩低水位"饭堂区"滩涂,水深维持在10公分以利觅食 [1] - "筑巢区"红树林平均高度超过20米,可有效防范天敌侵扰,为鸟类提供安全栖息环境 [1] - 2020年以来广州市累计修复湿地面积2000余公顷,红树林为鱼虾贝类和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2] 生物多样性成果 - 2024年南沙湿地濒危鸟类黑脸琵鹭观测数量达91只 [2] - 观测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包括东方白鹳、黑鹳、白琵鹭、褐翅鸦鹃等 [2] - 越来越多的候鸟如黑脸琵鹭、斑嘴鸭在迁徙途中选择在南沙湿地定居落户、繁衍后代 [1] 科研监测体系 - 南沙湿地构建"科学监测-数据应用-协同发展"闭环体系,联合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专项生态监测 [2] - 监测项目涵盖湿地植被、鸟类动态、环境质量等方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