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散装巧克力制造商,年销量超过200万吨,市场份额接近其最接近竞争对手的两倍[9][32] - 公司处理全球至少20%的可可原料,是行业内的关键中间商,客户包括跨国公司和精品甜品制造商[32] - 公司于1996年由法国的Cacao Barry和比利时的Callebaut合并而成,合并后拥有超过20家工厂,并通过收购进行扩张[10][11] 近期财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在过去两年中下跌近一半,市值约为60亿瑞士法郎(约合75亿美元),是瑞士被做空最严重的股票,约四分之一的自由流通股由看跌投资者持有[1][2][32] - 近期股价出现反弹,在某个周五的早盘交易中最高上涨8.2%,交易量约为该时段平均水平的八倍[2][32] - 公司净利润在1998年首次公开募股后的二十年里增长了四倍,股价在2021年达到峰值,估值超过130亿美元[12][32] 面临的挑战与危机 - 历史性的可可价格飙升是主要挑战,基准期货合约价格曾接近每吨13,000美元,是长期平均水平的四倍,导致全球赤字达到至少自1980年代以来的最大水平[7][16][32] - 2022年,位于比利时维泽的全球最大巧克力工厂爆发沙门氏菌疫情,导致工厂关闭数月,造成超过2%的产量损失和约8000万瑞士法郎的额外费用[13][32] - 疫情期间全球巧克力消费量下降,随后公司实施了"BC Next Level"重组计划,目标节省2.5亿瑞士法郎,但带来了重大执行风险,包括裁员、削减产品线和关闭工厂[15][32] 商业模式与竞争压力 - 公司核心商业模式为"成本加成"模式,通过长期协议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转嫁给客户[11][18] - 为捍卫利润率,公司将价格大幅上调63%,导致部分客户削减订单或将生产内部化,截至5月的九个月内销量下降6%,并在三个月内两次下调销售指引[18][32] - 竞争对手如嘉吉公司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并扩展其高端产品线,其他食品制造商则修改配方使用可可替代品,许多私有竞争对手避免了季度财报的审查压力[20][32] 管理层与战略调整 - 首席执行官Peter Feld将当前挑战定性为暂时性动荡,而非生存危机,并强调公司需要摆脱传统缓慢的运营方式,转向更快速、更具竞争力的模式[8][32] - 管理层进行了重大改组,新任首席财务官Peter Vanneste和供应链高管Clemens Woehrle等来自私募股权和消费品领域的高管加入团队[22][32] - 公司正在开发可可含量更低但口味相同的巧克力,以保护需求并增强敏捷性和韧性,首席执行官对公司在近期记忆中最波动的可可市场中实现转型充满信心[29][30][32] 所有权与未来展望 - 公司最大股东Jacobs家族在过去十年中将其持股减少了约30%,但近期有购买股票的行为,该家族曾与私募股权公司CVC探讨将公司私有化,但因价格和商品风险担忧导致谈判破裂[2][25][26][32] - "BC Next Level"计划的回报慢于预期,管理层在2025年4月承认部分节省费用需要额外一年时间才能体现在利润中,分析师对超过60%的利润增长共识持怀疑态度[27][32] - 公司净债务在两年内翻了两番,截至2025年2月达到61亿瑞士法郎,原因是可可价格飙升导致其套期保值模型产生巨额保证金追缴,迫使公司筹集资金以维持交易[16][32]
World’s biggest chocolate supplier is melting under soaring prices and short bets
The Economic Times·2025-10-03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