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决策依据 - 高质量的实时数据对于货币政策决策至关重要,但在政府停摆导致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决策者倾向于相信停摆不会持续到下一次议息会议,从而能及时获得数据 [1][2][3] - 货币政策决策应具有前瞻性,不应过度依赖回顾性数据,因为经济结构已因重大人口冲击而发生显著变化,需使用纳入这些变化的预测数据 [17][18] - 中性利率的评估是动态的,去年因移民人口增长高企和财政赤字巨大,中性利率处于高位;而今年这些因素已减弱,导致中性利率下移 [10][11][28][29] 通胀前景与构成分析 - 住房成本是通胀过程中最大比重的组成部分,对通胀指数和服务业通胀有决定性影响,预计住房成本下降将推动服务业出现显著反通胀 [5][7] - 当前3%的通胀率和4.3%的低失业率等经济条件,与接近零的中性利率水平不符 [7][8] - 通胀预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家庭和企业对美联储实现其通胀目标的能力抱有信心,而衡量通胀的方法存在复杂性且对家庭而言存在噪音 [20][21][22][23][24] 政策传导与金融环境 - 金融状况是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渠道,其松紧程度影响政策设定,但金融状况也可能由税收、监管和贸易等非货币政策因素驱动,因此不能直接推断政策立场 [27][29][30][31] - 尽管某些金融条件指标显示宽松,但由于中性利率下移,实际政策立场可能是在收紧 [29] - 如果长期利率因市场认为降息不合宜而上升,首要应对措施应是逆转政策利率调整,而非立即动用资产负债表工具 [62][63] 政策工具效果评估 - 评估税收政策(如减税)的影响需考虑供给弹性,减税可能通过刺激劳动供给和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 [39][40] - 关税的影响分析基于供需弹性,证据表明外国生产商的供给弹性较低,而美国进口商的需求弹性较高,因此关税负担主要由外国出口商承担 [40][41][42][43] - 通过比较进口密集型核心商品与整体核心商品的价格涨幅,或比较美国与全球的核心商品通胀趋势,未发现关税导致美国通胀显著上升的证据 [54][55][56] 政策调整节奏与立场 - 在政策立场与应有水平存在显著偏差时,主张以较快步伐进行调整,而非缓慢惯性调整,以避免因限制性政策持续时间过长而带来产出缺口过大的风险 [65][66][67][68] - 当前的 policy 立场因中性利率下移而变得更具限制性,但尚未达到危机程度 [68] - 政策主张与委员会其他成员的中期预期差异不大,主要区别在于希望更快地实现政策调整 [65]
Fed's Miran Says He's Ready to Change His View on Inflation If Housing Jumps
Youtube·2025-10-03 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