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体系构成与运行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针对重点排放行业企业 通过限制碳排放量推动减排并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2]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涉及范围更广 有利于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2] - 两个碳市场各自独立运行 通过配额清缴抵销机制相互衔接 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 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2] 全国碳市场发展现状与成效 - 中国已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5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实现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1] - 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年成交额达181.14亿元 是2021年市场启动以来最高水平[2] - 2024年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10.8% 碳市场激发降碳内生动力 促进形成"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2] 碳市场机制与企业实践案例 - 企业可将多余碳排放配额通过全国碳市场出售 将收益投入新节能项目形成良性循环 例如河北石家庄良村热电有限公司通过此方式完成烟气余热回收、燃烧器优化等技改项目[1] - 碳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将减排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 激励经营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进程[1] 碳市场未来建设方向 - 须有序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和温室气体种类 建立预期明确公开透明的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3] - 应积极发展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建立科学完备的方法学体系 针对重点领域加快方法学开发 有效服务社会自主减排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3] - 今年印发《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明确推动建设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国碳市场[3]
让碳市场更好助力绿色低碳转型(生态论苑)
人民日报·2025-10-04 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