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北京市属公园绿废循环利用率提升20%
央视网·2025-10-04 10:13
核心观点 - 北京市属公园通过多种创新方式实现绿化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 显著提升了利用效率并创造了生态与经济价值 [1][2][3][5][7][9] 处理方式与资源转化 - 多数市属公园采用高温腐熟处理方式 将枯枝落叶转化为有机基质 减少二次污染 [2] - 国家植物园(北园)年处理约2万立方米绿化废弃物 可产出约4000立方米基质 每年减少约100万元肥料支出成本 [2] - 粉碎后的绿化垃圾富含有机质氮、磷、钾等元素 可用于改善土壤结构 增强保水性和通气性 [2] - 部分公园对枯枝落叶进行粉碎处理并添加环保色素 制成可降解的有机覆盖物用于提升景观 [3] - 百望山森林公园将间伐树干用作步道护栏 台阶和地面则由粉碎物覆盖 实现就地消化 [3] 生态应用与艺术创新 - 玉渊潭公园在环境布置中合并使用绿化废弃物与生态材料 进行地景艺术创作 如使用废木料彩绘拼接成“机器狗”花钵 [5] - 中山公园将伐除的杨树木料转化为坐凳、汀步和“昆虫旅馆” 为昆虫提供庇护所并增添野趣 [7][9] 效率提升与未来规划 - 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带动下 公园绿化垃圾分拣与运输效率提升 利用率同比提高20% [1] - 未来将加强与科研单位合作 研发基于绿化废弃物的高附加值产品 如有机肥料和栽培基质 [9] - 计划在国家植物园探索建立“公园-处理厂-城市绿地”闭环管理模式 并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周边社区和城市公共绿地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