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丨汪集暘:为大地蓄能 让热流奔涌
央广网·2025-10-04 16:41
地热行业概述 - 地热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一,其最大优点是能源利用效率高,平均为73%,高时可达百分之九十几,远优于受天气影响的太阳能和风能[10] - 地热资源温度大于25摄氏度的定义为"热水",区别于温度小于25摄氏度的地下"凉水"[10] - 行业提出"地热+"理论和"地球充电宝"概念,旨在实现地热能的储存和更广泛应用,以延长地热能的开发周期[23] 技术发展与突破 - 20世纪70年代全球能源危机促使各国探寻新能源,地热能成为焦点,中国开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10] - 1979年在《地震学报》首卷首期发表中国第一批大地热流数据,标志着中国地热学研究进入新阶段[12] - 20世纪80年代确定中国首个"热流省",并划分出中国岩石圈热结构的五种类型[2] - 截至2019年,中国热流数据已达到2000多个,并绘制了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分布图[16][21] 应用与市场潜力 - 地热能在"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下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5] - 提出"油田变热田"理念,将东部已开采殆尽的油田区转化为以热水为主的热田,实现资源再利用[25] - 地热资源可用于矿山热害治理,如解决平顶山煤矿井下38摄氏度热水淹没巷道的问题,并探索变害为利[10] 研发与人才培养 - 已培养四代弟子三百多人,分布在高教、科研等领域,形成持续行业动能[19] - 采用独特的"教游泳"式培养方法,鼓励学生在科研实践中自主探索,以提升其工作能力和创造性[18] - 研究注重国家需求,在宏观判断和方向把握上具有优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