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双节假期看中国经济新亮点新机遇
人民日报·2025-10-05 05:49

文旅行业宏观趋势 - 文旅产业被定位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文旅融合打破传统发展逻辑,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同频共振 [2][3] - 文旅消费从“消费引擎”向“人文载体”转变,文化成为驱动消费和赋能经济的关键要素 [2][4] 假期消费市场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约12.5亿人次,同比增长5.7% [1] - 预计整个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 [11] - 假期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3578.84万人次 [11] - 假期全国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1.2万项,形式包括“文旅+科技”、“文旅+工业”等 [4] 消费结构与新趋势 - 消费内容从传统“吃住行游购娱”向“康养、研学、文体”延伸,精神消费占比显著提高 [7] - 用户在预订国内长线产品上的花费同比增长超过20% [13] - 集文化、历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沉浸式综合体套餐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20% [13] - 旅游不止于看山看水,文化与旅游从“相加”走向“相融”,文创国潮热浪和非遗技艺受青睐 [4] 区域与场景创新案例 - 天津假期策划推出500余项文旅活动,打造特色文旅盛宴 [4] - 山东济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以科技赋能提供文化盛宴,重现唐朝场景 [4] -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通过“村马”赛事串联长桌宴和非遗集市,吸引游客 [6] - 广东佛山南海区大地艺术节以艺术唤醒乡土,成为热门打卡地 [6] - 湖南多地推出凭体育赛事票根免费游景区等优惠,激发“赛事+旅游”杠杆效应 [12] 交通基础设施支撑 - 假期前夕湖北襄阳至荆门高铁开通、江西瑞金机场通航等重大工程投用,为出行提供新选择 [11] - 建成全球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和邮政快递网,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基本建成 [11] -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假期首日航班量697架次,同比增长6.25%,预计整个假期旅客量达75.4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9] 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 - 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文旅领域,提升景区资源调度和消费者旅游决策效率 [15] - 多地景区应用自动化导览系统、拥堵预警和AI预测技术,缓解服务供给不足问题 [15] - 广西利用AI设计“刘三姐”IP形象,河南打造《唐宫夜宴》衍生数字产品,促进IP经济崛起 [16] - 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开放卫星发射观礼,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推出MR沉浸式体验等项目 [15] 国内市场需求潜力 - 今年前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2万亿元 [9] - 过去4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 [9] - 今年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 [16] - 服务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银发消费等空间广阔,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 [10] 市场环境与制度保障 - 海南出现超充桩,实现内蒙古风电跨区域输送至海南,完成约700万千瓦时的电能量交易 [14] -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质增速,持社保卡“一卡通”可跨省乘公交、逛展馆,市场互联互通加强 [14] - 继续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动供需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14] 出入境旅游市场 - 今年1-8月全国边检机关查验出入境人员4.6亿人次,其中外国人5126.8万人次,同比上升27.8% [18] - 1-8月免签入境外国人1589万人次,同比上升52.1% [18] - 国庆中秋假期出境游预订人次同比增长超30%,泰国、新加坡等成为热门目的地 [18] - 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预计突破200万人次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