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十一批集采如何以“稳临床”为导向
人民网·2025-10-06 10:43

集采规则优化 - 首次允许医疗机构按具体品牌报量 体现稳临床导向 [1] - 医疗机构报量品牌若中选 该品牌企业直接成为供应企业 提高临床需求与供应的匹配度 [1] - 有4.6万家医疗机构参与报量 其中77%的报量具体到了品牌 [1] - 对于医疗机构需求大但企业报价未入围的情况 若企业接受入围企业中选价格 本次集采给予中选机会 [1] 临床需求考量 - 选品过程中剔除碘普罗胺注射剂、甲氨蝶呤注射剂等临床使用风险较高的品种 [2] - 针对儿童用药 专门论证小规格药品比价规则 采用"含量差比价"替代"装量差比价" 价格有所放宽以鼓励供应 [2] - 针对特殊级抗生素 将企业竞争标的量从常规药品的60%-80%下调至40%-60% 给予临床更多自主选择权 [2] 药品质量与供应保障 - 对投标企业质控提出更高要求 需有2年以上同类剂型生产经验且生产线通过GMP符合性检查 [3] - 将"投标药品"2年内未违反GMP 扩展到"投标药品的生产线"2年内未违反GMP [3] - 专家组曾为肝素集采走访主要生产厂家 确认价格降低后仍能保证临床供应 [3] - 企业报价相同时 优先考虑医疗机构报量多或未发生重大生产工艺变更的企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