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涯与成就 - 韩天衡为当代篆刻书画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及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并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和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2] - 其篆刻作品汲古出新,以草篆入印和鸟虫篆印独树一帜,引领篆刻艺术现代化潮流,作品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及大英博物馆等机构[2] - 编著的《历代印学论文选》和《中国印学年表》等著作填补了印学研究领域多项空白[2] 创作理念与创新 - 艺术创作强调“雄、变、韵”三字追求,即体现雄伟之气、追求区别于古今的变革、以及提升作品的神采与风韵[9] - 受方去疾先生“变”字启发后开启创新之门,观察生活自创“摇橹刀法”,并探索将哲学思辨融入篆刻的“会意印式”[8][9][13] - 主张艺术风格应不断演化,反对学生单纯模仿,强调借鉴后需自我创新和突破[12] 重要作品与贡献 - 2001年为上海APEC会议各国领导人篆刻姓名印章作为国礼,代表作包括《抓铁有痕》《愚公移山》《奇崛》等,通过极细而有力的线条传达哲学意象[13][15] - 1982年主持编订60多万字的《历代印学论文选》,成为印学研究必读经典,85岁高龄仍在为《中国印学年表》再版增补资料,已写满九千多条批注[16][21] - 2011年将个人创作和收藏的一千多件精品及一万多册图书捐给国家,并积极参与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的公益活动以弘扬传统艺术[18] 艺术态度与传承 - 即便五年内八次入院、两次病危,在病榻上仍坚持创作,将艺术视为降低病痛的方式,并持续产生新灵感[3] - 童年因刻印受伤而立志要在艺术上取得成绩,早期在工厂月薪60元,后为艺术追求参军改拿每月6元津贴,牺牲娱乐时间专注钻研[5][6][7] - 自称艺术面前的“老学生”,举办“韩天衡学艺八十年回顾展”并以“长绳系日”为主题,表达持续学习和进步的态度[19][23]
先生丨韩天衡:方寸印丹心
央广网·2025-10-07 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