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箸鱼脍,唤醒岁月里的味觉记忆(答读者问·传统文化)
人民日报·2025-10-08 05:51
文章核心观点 - 鱼脍即生鱼片,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在唐代尤为风靡,其制作技艺精湛且文化内涵丰富 [4][5][6] - 鱼脍的食用历史从先秦延续至今,在部分地区和民族中仍保留相关饮食传统,体现了饮食文化的传承 [7][8] 鱼脍的定义与历史 - “脍”指细切的肉,而“鱼脍”特指新鲜鱼贝类生切成片或丝的食物,与生鱼片同义 [5] - 食用生鱼片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诗经》中已有“脍鲤”的记载 [7] - 鱼脍在唐代极为流行,《全唐诗》中有80余首诗提及,仅白居易一人就写了30余首 [6] 鱼脍的流行与技艺 - 唐代食脍之风盛行,出现系统记载切割技艺的《砍脍书》,切脍高手辈出,传说唐玄宗也是制脍高手 [6] - 唐宋时期注重鱼脍与配料的色彩搭配,追求色香味俱全,如“金齑玉脍”等名菜 [7][8] - 北宋京城汴梁每日有数千担生鱼运入,游人常加价购买并临水切脍作为佐酒佳肴 [7] 鱼脍的调味与传承 - 鱼脍调味讲究时令,春天用葱、秋天用芥酱,唐宋以来特别注重配料与鱼脍的色彩搭配 [8] - 现今中国部分地区仍保留吃生鱼片的传统,如赫哲族的“刹生鱼”和广东顺德的鱼生,配料丰富多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