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上网电价迎来市场化改革
辽宁日报·2025-10-08 07:57

改革方案核心与目标 - 辽宁省在东北地区率先启动深化新能源电价机制改革,旨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1] - 改革着眼于深层次需求,通过精准设计价格形成机制,破解新能源发展瓶颈并筑牢新型电力系统制度根基 [1] - 推动新能源角色从被动接入电网转向主动支撑系统,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迈向量质并举 [1] 存量与增量项目差异化设计 - 针对2025年6月底前并网的存量项目,每年保障电量按每千瓦时0.3749元的固定电价结算,确保项目平稳运营和收益预期稳定 [2] - 针对2025年6月后投产的增量项目,55%的上网电量通过竞争方式在每千瓦时0.18元至0.33元区间内确定机制电价,剩余电量全部投入市场 [2] - 增量项目的竞价区间设定风险底线,通过价格信号倒逼企业提升技术和优化选址,激励新能源与储能等新业态融合 [2] 市场化机制与风险管控创新 - 引入差价结算模式,将新能源企业面临的发电量预测偏差物理风险转化为市场价格波动金融风险 [2] - 企业按实际发电量在现货市场获得实时收入,中长期合约转化为金融差价合约结算,降低参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敞口 [3] - 增量项目竞价机制使资源配置优化,真实反映新能源成本,驱动行业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 [3] 配套协同措施与市场体系建设 - 建立发电侧容量补偿机制,并对电网侧新型储能给予固定容量电价补偿,解决储能成本回收难题 [3] - 拉大现货市场出清价格上下限,使其更真实反映电力商品价值,有效抑制非理性发电行为 [3] - 激励新能源项目配置储能、积极参与调峰,为独立储能等新业态创造更大盈利空间 [3] - 清晰界定电能量价值与环境权益,推动绿电、绿证交易市场规范化发展,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3] 行业影响与区域示范意义 - 改革标志着辽宁探索市场化定价、高效能消纳、全产业链升级的新能源发展新路径 [4] - 为全国同类老工业基地的能源转型提供可借鉴的辽宁方案 [4] - 通过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机制,加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电网灵活调节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