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国际航协能源转型总监 Hemant Mistry:多措并举推进SAF商业化规模部署
证券时报网·2025-10-08 17:32

SAF成本与挑战 - SAF成本是传统航煤的2至5倍,而e-SAF等新技术成本预计达传统航煤的7至8倍[1] - 原料供应不足是制约SAF规模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国虽拥有全球最大废弃油脂资源,但其产能仅满足全球千分之二的需求[1] - 燃油在航空业运营成本中平均占比为30%,政策激励对缩小SAF成本差距、实现规模化至关重要[2] 技术路线与发展路径 - 目前已有8条认证的SAF技术路线,可利用不同代际的生物基、废弃物或气体原料生产[1] - 当前成熟的油脂加氢路线面临原料限制,未来需转向农林废弃物气化、废塑料热解及二氧化碳加氢等路径[1] - 碳捕集技术可与SAF结合,将工业点源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SAF[4]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 - SAF产业发展需技术研发推动、金融支持及鼓励建立可持续供应链的政策支持[2] - 政策必须优先保障SAF生产,而非其他同类竞争原料,以通过供需平衡促使价格回落[2] - SAF需要在连贯的全球框架下发展,国际民航组织的CORSIA机制预计到2030年将覆盖国际航空近80%的二氧化碳排放[3] 行业减排目标与路径 - 国际航空业承诺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SAF被预计将承担65%的减排贡献[1][3] - 航空业脱碳依赖四大支柱:SAF(65%)、创新推进技术如氢能(13%)、基础设施和运行效率优化(3%)、碳抵消(19%)[3] - 在当前和中期阶段,SAF因可即刻使用、与现有机队兼容且具备扩展性,必须优先加速规模化[4] 中国SAF发展现状 - 中国在SAF领域积极布局,包括浙江的绿色液体燃料试点和成都的全国首个SAF产业专项政策[2] - 中国在设计、工程以及可再生能源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加速新技术应用并扩大减排经济效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