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服务 贴心守护(法治头条)
人民日报·2025-10-09 06:11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概况 - 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达8400万人,包括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 [4] - 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 [4] 劳动关系认定与司法实践 - 法院认定劳动关系的核心在于"支配性劳动管理",即劳动者需服从公司安排,对工作任务和价格无自主决定权,且收入构成其主要经济来源 [6] - 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涉新就业形态民事案件超过8万件,通过典型案件明确裁判规则,破除规避劳动关系的"障眼法" [7] 平台技术赋能与权益保障 - 美团平台上线骑手"防疲劳"机制,跑单超过8小时会收到提醒,超过12小时将强制下线 [8] - 平台优化算法,以安全积分制度替代超时罚款,对遵守交通规则者给予优先派单和现金奖励等正向激励 [9] - 平台启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为外卖骑手缴纳职业伤害保费,并提供"一键理赔"等便捷服务 [10] 多方协作与生态共建 - 美团在北京地区举办数十场算法恳谈会,邀请骑手、商家、用户、专家学者等共同参与 [10] - 货拉拉、滴滴送货等4家主要网络货运平台联合签署并发布保障货车司机权益的自律公约 [10] - 社区通过协商议事会解决快递员进出小区难等问题,并提供手推车等助力工具,提升配送效率 [11] 社会支持与服务网络 - 各地社区设立24小时开放的暖心驿站,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提供歇脚、饮水、理发等服务 [12] - 地方政府部门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关爱活动,并打造"友好餐饮商家"提供折扣优惠,解决新就业群体就餐难题 [12] - 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例如快递员担任流动网格员,形成社区与劳动者的双向奔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