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取得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1] - 基于新材料构建的一体化柔性电池可承受20000次反复弯折,作为复合正极中的聚合物电解质使用时,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达86% [1][2] - 研究团队利用聚合物分子设计灵活性,制备出新材料,该材料兼具高离子传输能力,并能实现离子传输与存储行为的可控切换 [2] 产业化进程与市场预期 - 兴业证券表示2025年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持续加速,并有望开拓低空、机器人和数据中心等新兴市场 [1] - 2025年1-8月中国锂电产业链投资额快速增长,固态电池成为最热门的投资赛道,设备公司从今年6月起开始陆续交付固态电池相关设备,上半年订单快速增长 [2] - EVTank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预计在10%左右,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 [2] - 兴业证券表示目前初代全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已定型,预计25H2进入固态电池设备和材料企业定点的关键期 [5] 应用场景与需求催化 - 固态电池未来有望为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带来更安全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1] - 新能源汽车是固态电池重要应用方向,国内多数头部车企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6年实现装车,2027年进入小批量生产 [3] - 欧洲新能源车需求持续向好,9月欧洲九国新能源车销量31.12万辆,同比+34%、环比+74%,新能源车渗透率31.8% [3] - 交银国际指出低空飞行、机器人和AI等新兴场景正在为固态电池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4] 设备端市场空间与投资机会 - 中金发布研报称设备端处于"从验证到放量"的关键窗口期,测算2027年全固态电池设备增量市场空间或达到25亿元,并有望以122%的CAGR增长至2030年达到273亿元 [4] - 设备端作为整个产业资本开支的最上游,必将率先受益 [2] - 在固态电池设备端和材料端布局较为完善、验证进展较快的企业有望受益 [5] 主要企业布局与技术路线 - 比亚迪在全固态电池领域选择硫化物复合电解质+高镍三元+硅基负极的技术路线,计划2027年左右启动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 [6] - 中创新航推出的"无界"全固态电池技术能量密度高达430Wh/kg,容量超过50Ah,其第一代300Wh/kg飞行电池将于2025年上市 [6] - 广汽集团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以上,计划2026年实现装车 [6] - 宁德时代采用"硫化物全固态+凝聚态半固态"双线并行战略,凝聚态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能量密度达400Wh/kg,2025年上半年贡献186亿元营收 [7] - 瑞浦兰钧申报的全固态锂电池项目成功入围浙江省科技计划,其制作的全固态电芯能量密度预计超过400Wh/kg [7] 国际合作与车企动态 - 丰田汽车与住友金属矿山就量产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达成合作协议,丰田计划于2027年至2028年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 [4] - 宁德时代、比亚迪、清陶能源、LGES等均已启动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逐步向百兆瓦-吉瓦级量产导入 [3]
港股概念追踪 | 固态锂电池取得“新突破!商业化进程有望提前加速(附概念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