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者掉入“大额返现”“赠品丰富”优惠陷阱 线上线下诱导充值乱象调查

行业营销模式分析 - 各类诱导充值营销行为在线下话费充值、美容美发、餐饮消费及线上游戏充值、平台会员、网购返利等领域屡见不鲜 [1] - 商家常以“大额返现”、“折扣力度大”、“赠品丰富”为诱饵,利用信息不对称刻意隐瞒关键条款 [1] - 诱导充值行为构成欺诈性销售或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 [6] 具体营销策略与消费者案例 - 话费套餐案例:某营业厅将“预存100元享每月减15元”包装成“预存140元得280元”,消费者多付40元且套餐流量吸引力有限 [2] - 鞋店促销案例:充值500元免费获赠一双鞋,但后续消费需从预存款中扣减且需额外支付现金,预付款不退且仅限店内消费 [2] - 美容行业案例:以“幸运顾客”中奖为诱饵,引导参与“点赞开盲盒”活动,进而劝说充值冲榜,承诺充值可获10倍积分及奖金,有顾客被诱导充值数万元 [3] - 线上平台案例:网购平台“购卡满800元可享券后0.1元购买睡衣”活动,但优惠券下无可用商品,平台与店铺互相推诿 [4] - 影视平台案例:界面设计利用用户记忆模糊性,弹出“会员即将到期”续费提醒,导致消费者提前续费 [5] - 游戏平台案例:直播推广声称“充值88元每日登录领红包,领满60天可提现”,但实际规则要求奖金累积到高额指定金额才能提现,消费者计算后发现无法达到提现门槛 [5] 行业规范与治理建议 - 建议强化监管力度,将监管触角前移至合同签订环节,强制经营者对格式条款履行清晰说明义务 [7] - 建议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诱导消费/充值”行为的法律界定与处罚标准,例如《浙江省广告管理条例》已明确网络游戏广告不得含有以随机抽取等偶然方式诱导充值的内容 [7] - 建议加强消费者教育,整合多方力量对老年人等风险抵御能力较弱群体进行精准风险教育和防骗宣传 [7] - 建议推动企业自律与行业规范,企业应强化自律意识,行业协会应制定并细化行业准则 [8] - 建议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在消费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维权渠道,鼓励公众监督曝光不法行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