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持续火热 魅力田园活力无限
人民网·2025-10-09 09:04

乡村旅游行业核心观点 - 乡村旅游在国庆中秋假期持续火热,成为假日消费新亮点和文旅活动新风尚 [1] - 行业展现出农文旅深度融合、消费场景创新、城乡双向奔赴的显著特征,释放出巨大的产业乘数效应 [5][6][11] - 行业规模持续壮大,"十四五"以来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已达约9000亿元 [1] 需求端观察 - "奔县游"和"乡村游"出圈,县域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 [3][5] - 游客偏好从匆匆打卡转向体验乡村慢生活,对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等需求旺盛 [5] - 例如江西省铜鼓县在假期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坪田村接待游客2.8万多人 [5] 供给端发展 - 乡村产业从单一农业转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催生民宿经济、露营经济、星空经济等新业态 [5] - "十四五"时期新确定597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总数达到1597个 [6] - 例如内蒙古达拉特旗关碾房村的100多间民宿在假期预订一空,接待游客8000多人次 [5] 农文旅融合模式 - 各地立足自然风光、特色产业、红色文化等资源,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5] - 通过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如湖北秭归九歌巷子)、串联全域旅游线路等方式提升吸引力 [4] - 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 [6] 消费场景与体验创新 - 传统乡土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相融,古村游、民俗游、非遗游等展现新活力 [8] - 通过引进非遗市集、乡村音乐会、研学游等业态增强吸引力,如浙江濮院时尚古镇假期首日游客量同比增长70%以上 [9] - 村歌、村晚、村超、村BA等群众性活动蓬勃发展,全国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超过47万个 [10] 文化赋能与产业协同 - 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协同,创新多元消费场景,如农产品展销、美食品鉴、农耕文化体验等 [10] - 对传统乡土文化的保护力度加大,815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超120万人就业增收 [9] - 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期间举办超2.9万场次活动,发放超4.8亿元消费补贴 [10] 基础设施与城乡融合 - 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乡村旅游火热的重要支撑,农村公路总里程超464万公里,行政村5G通达率超90% [12] - 基础设施完善(如旅游厕所、充电桩)有效提升了游客体验和留宿意愿,如河北大洼村今年累计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 [12] - 城乡差距持续缩小,为文旅发展释放巨大潜能 [11] 产业带动与农民增收 - 乡村旅游有效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 [5] - 通过"公司+集体+村民+商户"等运营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解决就业 [13] - 乡村旅游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