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喝水就能防秋燥?秋季正确饮水方式了解一下
央视新闻·2025-10-09 09:54

文章核心观点 - 仅靠多喝水不能完全预防秋燥 其核心原因是津液亏虚 水需经过脾胃 肺 肾等脏腑运化才能转化为濡养全身的有效津液 [1] - 预防秋燥需遵循滋阴润肺 生津润燥原则 通过饮食调理和按摩穴位等方式进行 而非单纯补水 [2] - 正确的饮水方式是少量 多次饮用温水 每次不超过200毫升 间隔1至2小时 水温以35至40摄氏度为宜 [5] 秋燥成因与机制 - 燥邪伤人的核心原因是津液亏虚 中医的津液是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生成的正常水液总称 [1] - 水液需经过脾胃运化转输 肺的宣降布散 肾的蒸腾气化 才能转化为真正濡养全身的津液 [1] - 若脾胃虚弱 肺燥失宣或肾阴不足 即使摄入足量水分也难以转化为有效津液 甚至可能积成湿浊 [1] - 秋燥常伴随燥邪伤肺引发的咳嗽 鼻痒 或阴虚内热导致的皮肤干燥 大便干结等症状 [1] 预防与调理方法 - 饮食方面推荐选择滋阴 润肺 生津的食材 [2] - 按摩中府穴可疏通肺经 缓解咽干 咳嗽等不适 每天按揉1至2分钟 [2] - 按摩照海穴可起到滋阴润燥作用 有助于改善口干症状 每天按揉1至2分钟 [2] 正确饮水指导 - 每次饮水量不超过200毫升 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身体负担 [5] - 饮水间隔一般为1至2小时 需结合自身运动量 气候环境或疾病情况灵活调整 [5] - 建议选择35至40摄氏度的温水 该温度对胃肠道刺激小 更利于身体吸收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