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咨卓越工程师学院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育才新体系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5-10-09 15:54

学院概况与战略定位 - 学院于2022年5月成立,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对接公司“五五战略”与“3510策略” [1] - 学院深度融合“战略咨询+工程实践+学科交叉”特色优势,打造工程领域顶尖人才培养新高地,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培养体系 [1] - 目前学院已汇聚3届45名硕士生、60名博士生及8名在站博士后,首届出站博士后留司率达100% [1] 创新培养模式 - 学院创新推出“1+2+1”特色培养模式,学生首年在高校夯实理论,随后两年深入公司参与重大工程实践,最后一年回校完成学位论文 [2] - 实施“‘技术+管理’双导师制”,技术导师来自高校保障学术深度,管理导师来自企业高级管理层确保成果价值与可行性 [3] - 培养模式有效破解传统研究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难题,将高校前沿理论优势与企业重大工程实践平台紧密结合 [2] 核心能力培养体系 - 学院高度重视未来工程师四大核心能力培养:技术纵深能力、多学科集成能力、资源统筹协调能力、创新方案设计能力 [4] - 构建“技术专家+政策顾问+项目经理”三元能力矩阵,培养懂技术、通政策、善管理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4] - 构建“全过程、跨专业”培养体系,纵向上实施“三阶递进”,横向上打破“工程、经济、政策”学科壁垒 [4] 人才培养成果 - 博士和博士后深度参与16项国家级政策课题,累计提交20份高质量咨政建言 [5] - 学生参与7项跨国重大项目及40余项国内标杆工程,积极推动零碳园区从理念走向落地 [5] - 学生参与编制33项公司级或行业级标准或软件著作权,发表26篇SCI/EI/核心论文,完成12个AI智能体论证 [5] - 学院涌现出国务院国资委AI特训人才、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等一批青年人才 [4] - 2024年9月,“深蓝远航”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2025年6月实现工作站国家级基金项目“零的突破” [5] 未来发展方向 - 学院将持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输送复合型人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