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izzying deal delirium: How the AI bubble bursts
Yahoo Finance·2025-10-08 04:53

商业领袖对AI投资热潮的看法 - 60%的CEO不认为AI炒作导致了过度投资,但40%的CEO对当前的AI狂热方向表示担忧,并预计调整即将到来 [1] - 在耶鲁首席执行官领导力研究所的峰会上,超过150位顶级CEO,包括资深风险投资家、知名科技创始人和领先咨询公司的全球合伙人,表达了类似的告诫 [2] - 行业主要参与者开始对AI热潮发出警告,高盛CEO大卫·所罗门预计大量已部署的资本将无法带来回报,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称当前环境为“一种工业泡沫”,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警告在此次AI热潮中人们会过度投资并亏损 [3] AI领域的资本交织与市场集中度 - 主要科技公司之间的收入和股权界限变得模糊,涉及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例如OpenAI持有AMD 10%的股份,英伟达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微软是OpenAI的主要股东,同时也是英伟达的重要客户 [5][6] - 截至英伟达2025财年第四季度,微软占其年化收入的近20% [6] - 少数公司主导了大部分重大交易,关于OpenAI、英伟达、CoreWeave、微软、谷歌等公司的数十亿美元投资新闻几乎每日出现,这种集中度可能导致传染效应 [13] AI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的影响 - 2025年上半年,AI相关资本支出已超过美国消费者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贡献了GDP增长的1.1% [7] - 自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以来,AI相关股票贡献了标普500指数75%的回报、80%的盈利增长和90%的资本支出增长 [7] - 尽管2023年和2024年盈利大幅增长,但预计明年“科技七巨头”与标普500其他公司的增长率将趋于收敛,科技板块市值占比与净收入占比之间的差距自2022年底以来显著扩大 [7] 对AI技术成熟度与投资回报的质疑 - 有观点认为当前的AI炒作自由地混合了事实与猜测,很少有人谈论当前AI技术的局限性 [8] - 担忧AI模型的基准测试结果可能因数据污染而夸大,即训练数据中包含了基准测试问题的答案 [9] -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在52家被考察的组织中,95%在超过300个生成式AI项目上投入了300亿至400亿美元后,投资回报率为零 [9] AI对就业市场的潜在影响与不同观点 - 有咨询公司领导人认为AI模型尚未准备好以取代人类的方式维持长链条活动,通用人工智能尚不接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共同点目前不多 [10] - Anthropic CEO达里奥·阿莫代预测AI可能在未来一到五年内消灭半数入门级白领工作,并将失业率推高至10%-20% [10] - 另一种更平衡的观点将AI视为提高生产力的来源,而非大规模替代人力,公司将继续招聘优秀人才,并利用AI帮助他们做得更好 [10] 风险投资领域的AI狂热与估值担忧 - 风险投资先驱对AI估值和短期可实现的目标持谨慎态度,许多公司仅仅因为名称带有“AI”或将其纳入商业计划就吸引了大量关注 [11] - 2025年上半年,美国近三分之二的交易流向了AI和机器学习初创公司,高于2023年的23%,这主要源于风投机构对AI初创公司的关注度提高以及令人瞠目的估值 [11] - 在这种狂热条件下,预计将会有赢家和输家,且损失将相当显著 [12] 潜在的AI泡沫破裂情景 - 情景一:集中度导致传染,如果AI的宏伟承诺未能实现,主要AI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可能引发毁灭性的连锁反应,导致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的广泛崩溃 [13] - 情景二:治理冲突暴露AI缺陷,AI目前处于类似2020年代初加密货币交易所的境地,治理实践不一且监管监督极少,但由于其感知价值指数级更大,不良行为者造成的潜在损害也更大 [17][18] - 情景三:新兴创新者的颠覆性替代,在数千亿美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部署期间,半导体芯片设计或量子计算的进一步创新可能使大部分投资在中长期内立即变得无用 [21] 具体案例:OpenAI与Oracle的大型投资 - OpenAI承诺在未来五年内向Oracle投资3000亿美元用于计算能力,平均每年600亿美元,而OpenAI预计2025年收入为130亿美元,需要更大资金弥补未来缺口 [15] - 该交易宣布导致Oracle股价飙升超过40%,公司单日市值增加近三分之一万亿美元,OpenAI的估值在不到一年内从3000亿美元几乎翻倍至5000亿美元 [15] - 有报道称Oracle在向OpenAI出租数据中心方面可能蒙受重大损失,最近一个季度已录得1亿美元亏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