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掘金柳巷煤矿从“黑金”到“绿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搜狐网·2025-10-09 20:22

项目背景与资产概况 - 项目线索始于一位从餐饮业起家的西安民营企业家,其业务版图涵盖食品加工、酒店服务、文旅产业,并持有柳巷煤矿的部分股份,正为其持有的公司股权寻求流动性支持 [1] - 柳巷煤矿是华能少有的混合所有制煤矿,2007年批准设立,由华能煤业公司主导开发运营,民营股东不参与日常经营,华能铜川照金煤电有限公司为大股东,占股43%,该民企股权比例仅比华能少1% [2][5] - 煤矿2012年基本建成,产能240万吨,对应仅几十名正式在岗员工,管理水平一流,吨煤完全成本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4] 煤矿资产质量与财务表现 - 柳巷煤矿煤质特低灰、特低硫、特高发热量,埋藏浅、倾角小,井田内无断层,被内部称为“黄土高原里藏着的金母鸡”,其煤质发热量高,用作动力煤时甚至需要电厂掺配次等煤,煤价在全国煤炭市场属第一梯队 [4] - 近3年在大比例长协煤保供前提下,销售均价仍维持在行业较高水平,去年净利润超预期,现金流充沛,账面货币资金存量长期维持较高水平 [4][5] - 利润主要通过股东分红实现价值回馈,公司章程规定满足条件应分尽分,近3年分红比例均较高,是华能集团范围内吨煤利润排名名列前茅的煤矿 [4][5] 产融协同与投资逻辑 - 作为华能的金融企业,利用能源电力产业背景从产业兄弟单位入手验证资产信息真实性是该项目的独特优势,项目践行央企金融子企业服务主责主业、当好实体产业战略支撑的定位 [2] - 若民企资金链承压导致股权变动,可能间接影响华能资产的经营稳定性,因此该项目既是挖掘优质资产,也是维护经营稳定性的具体实践 [2] - 通过产业单位协助厘清剩余可采储量、煤价销售均价、分红金额及频率等关键问题,可预测未来现金流并搭建资产估值模型,从项目经济性角度作出初步投资判断 [2][5] 区域能源经济与行业转型 - 榆林市从2000年百亿元级GDP增长至2023年的7091亿元,23年间增长68倍,成为我国首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但多年高强度、粗放型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 [8] - 煤炭行业绿色转型是重点,新技术包括充填开采技术(将煤矸石、粉煤灰回填采空区)以及保水采煤技术(通过煤层顶板含水层保护等技术解决高强度采煤下含水层保护难题) [10] - 榆林地区已成为中国西北新能源发展核心示范区,年平均风速6米/秒,年有效风时超4000小时,定边县风能可利用面积3000平方千米,占全省风资源总量60%;年均日照时数2740小时,光伏发电年有效利用小时数超1600小时,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6兆瓦 [11] 煤矿智能化与绿色生产实践 - 柳巷煤矿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包括人员定位精度厘米级、应急广播定向呼叫、远程智控座舱完成割煤操作等,使井下作业人数减少,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 [15][16][17][18] - 环保措施包括将四座高污染燃煤锅炉房升级改造为电蒸汽锅炉,实现绿色能源供热,并将每年26.8万吨煤矸石100%用于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为榆林市新增535亩建设用地 [19] - 智能无人装车系统实现线上竞价交易、电子提煤单、红外自动识别车辆位置、自动计算装煤量等功能,提升装车效率并解决道路拥堵问题 [20] 企业战略与文化 - 华能在陕西打造风光火储一体化、电热煤多产业融合布局,例如开发靖边风电项目和孟家湾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探索“光伏+生态+农业”模式,在荒漠沙地上实现“借光生金” [12][13] - 华能“三色”文化融入生产环节:红色基因体现在保供攻坚战中成立“先锋队”彰显政治担当;绿色智慧体现在环保技术创新与生态修复;蓝色科技代表与时俱进、学习创新的智能化升级实践 [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