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设背景与概况 - 厦门大学于2012年正式将攀树课纳入体育课程,成为一门网红课程,一课难求 [1][5] - 课程开设灵感源于2011年时任校长朱崇实在国外考察时注意到攀树课是国外高校热门课程,回国后推动引入 [2] - 由于课堂人数限制为每节课16人,很多同学大学四年都未能抢到上课机会 [1] 课程教学与师资 - 研究户外冒险教育的郑达雄老师成为课程主要推动者,并从篮球教练转型为攀树教师 [3] - 郑达雄在转型过程中克服了恐高挑战,在完成专业训练后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获得国际树木学会认证的职业攀树师 [4] - 攀树课被列为厦门大学生态科学学院的必修课,因该学院学生时常去野外实习,攀树技能有效推动了学院在生态领域的研究进展 [12] 课程价值与意义 - 攀树课不仅考验学生心理素质,也促进团队信任与合作,其意义超越了体育本身 [10] - 课程与自然连接,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从攀树中学会爱树,树立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10] - 学生反馈攀树过程刺激,在高处能听到自己心跳声,并能通过运动看到独特视角的校园风景 [7] 攀树师职业与专业技能 - 攀树课对应一个专业职业攀树师,他们定期检查树木结构,处理病虫害,保障古树生长环境稳定 [13] - 攀树师需掌握严谨评估能力,思考如何以最少修剪量实现空间最大化释放,平衡人类活动与树木生长关系 [18] - 攀树师需熟练使用各类攀树装备,了解树木养护、病虫害防治等树木学知识,并具备良好运动能力和体力 [18] - 在粗壮树木修剪中采用"三刀法"以确保切口平整利于愈合,避免树皮撕裂防止腐朽菌侵入树体 [18] 应急抢险与城市管理应用 - 在厦门这类沿海城市,攀树技能具有重要应急价值,台风来临前攀树师会评估高大树木状况,适当修剪枝条防止倒伏 [21] - 2016年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造成65万棵树倒伏,攀树师在抢险救灾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大型机械难以进入的老城区和鼓浪屿等区域展现出独特技术优势 [21][23] - 攀树队配合当地园林局在鼓浪屿参与救援半个多月,推进了这座小岛的申遗进程 [25] 生态研究与保护价值 - 攀树技能为科学家研究生物多样性提供新视角,树木本身是庞大生态系统,树冠上可栖息两千多种植物与昆虫 [26] - 通过攀爬高大树木采集种子进行人工繁育,可提高繁殖效率扩大种苗规模,许多濒危树种通过此方式得以繁育 [26] - 生态学研究者借助攀树技术抵达林冠高度,能更便捷观察金斑喙凤蝶等珍稀物种的传粉对象与飞行行为,推动生态研究与保护工作 [27] 行业规模与市场需求 - 截至2024年底,仅厦门市登记挂牌的古树名木已有1700多株,需要攀树师们定期维护 [13]
“爬树”也能修学分?这所高校的“攀树课”一课难求!
央视新闻·2025-10-10 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