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栏丨无用之用可为大用——透过诺奖看科学初心
新华网·2025-10-10 10:00

科学研究的核心驱动力 - 科学研究应从热爱和好奇心出发,勇于发现无用之用方能获得真知[1] - 改变世界的科学发现很多曾被视为无用之学,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奠基理论[1] - 科学家应不为掌声和功利,只遵从内心热爱去探索前人未走过的路[1]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获奖者约翰·克拉克凭借对量子隧穿理论的浓厚兴趣,其研究让人类得以看见微观领域的量子现象[1] - 该研究为新一代量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 - 克拉克本人表示从未想过自己的研究会成为获得诺奖的基础[1]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获奖者坂口志文打破了科学界固有认知,发现了调节性T细胞[2] - 该发现为开辟外周免疫耐受这一全新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2] - 坂口志文寄语年轻研究人员要坚持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2]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 - 获奖者北川进坚持的金属有机框架研究曾被认为没什么用处,甚至一度申请不到经费[2] - 其研究为化学创造了新的房间,拓展了化学研究的边界[2] - 该研究深远影响了能源、环境和材料科学领域[2] 科学精神与价值观 - 科学家研究的初衷绝不应该是为了获奖,而应用真正的热爱去挑战未知领域[2] - 科学之美在于不为功利而生却能惠及众人,不求速效却能改变生活[2] - 追求无用之用的大智慧是科学探索的永恒魅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