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需外部加压!我科学家解决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接触难题
中国经济网·2025-10-10 11:25

技术突破核心 - 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能在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形成全新界面,吸引锂离子主动流动并自动填充缝隙,实现自适应紧密贴合[1] - 该技术一举突破了全固态电池走向实用的最大瓶颈,使界面接触不再依赖外部加压[1] - 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原型电池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循环充放电数百次后性能依然稳定优异,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2] 技术原理与优势 - 技术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富碘界面,像“自我修复”一样自动填充所有缝隙[2] - 新技术制造更简单、用料更省,还能让电池更耐用[2] - 传统技术需要施加超过5兆帕(相当于50个大气压)的外力来维持界面稳定,而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困境[2] 性能与应用前景 - 采用该技术未来可以制造出能量密度超过500瓦时/千克的电池[2] - 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有望提升至少两倍以上[2] - 突破将加速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发展,未来有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电动航空、电动汽车等领域[2] 行业意义 - 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被誉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圣杯”,但此前因需笨重外部设备持续施压而难以投入实际应用[1] - 该研究从本质上解决了制约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关键瓶颈问题,为实现其实用化迈出了决定性一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