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本人是拿了诺奖,但中国更有钱、更会挖人”
观察者网·2025-10-10 11:50

日本科研成就与人才现状 -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大阪大学教授坂口志文,化学奖授予京都大学教授北川进,日本科学界为此欢欣鼓舞[1] - 坂口志文及其团队的贡献在于发现并定义了“调节性T细胞(Tregs)”,该类细胞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平衡[3] - 坂口志文的研究属于“非常规领域”,其花费20年时间证明理论,又过了20年才获得诺贝尔奖[3] 日本科研体系面临的挑战 -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科研存在人才流失的严峻局面,原因包括科研资金不足、岗位缺乏保障以及科研机构僵化等问题[1] - 日本学者坦言,中国科研机构能提供更优渥的待遇、更宽松的科研环境和更尖端的设备,这些条件日本的大学甚至私营企业难以企及[1] - 日本科研论文全球排名从2000年的第4位下滑至2020年的第12位,而中国同期从第13位攀升至全球第一[7] - 2020年中国研究人员发表的高被引论文超过4.6万篇,比美国科学家多出近1万篇[7] - 日本科研岗位缺乏稳定性,许多科学家在顶级政府科研机构的10年合同到期后,不得不转而从事没有保障的工作[7] 中国对科研人才的吸引力 - 中国科研机构积极吸引日本顶尖人才,尤其关注天体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领域,其科研预算远超日本的大学甚至私营企业[6] - 中国提供的吸引力包括巨额的科研资金、非常优厚的薪资、一流的实验室设备以及与该领域专家合作的机会[6] - 中国对科研人才的吸引力还源于更宽松的科研环境、更大更先进的实验室、最尖端的设备以及更多的学生资源[8] - 中国不断优化签证、居留、工作许可等政策,对全球科研人才释放“磁吸力”[9] 日本内部的反应与担忧 - 日本国内社论认为,坂口志文的研究得到了“美国科学界的慷慨支持”,其在日本当前的科研环境下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3] - 有观点认为,诺贝尔奖的认可是日本加强基础研究、重建科学根基的契机,政府必须全力阻止人才流失[4] - 日本科学技术创新会议一直呼吁政府加大对尖端研究的投入,但政府近年忙于应对生活成本飙升、人口萎缩等危机,无暇顾及科研[8] - 日本科学家面临独特挑战,如日本学术会议禁止大学开展具有军事应用前景的研究,而美国和中国无此限制,引发对人才外流可能助力中国提升军事能力的担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