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中振兴的战略意义与背景 - 县域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达2922.28万人,占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近六成,是连接城乡教育的关键节点 [2] - 国家层面持续推动县中振兴,从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到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振兴行动,显示其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 [1][2] - 城镇化率超过66%导致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部分县中面临优质生源被"超级中学"虹吸、学位紧张、师资短缺等挑战,陷入生源流失与质量下滑的恶性循环 [2] 县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人口趋势 - 预计到2032年,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将达到4032.60万人的峰值,随后将逐渐减少,可能面临教育资源供给过剩问题 [3] - 当前县中需动态回应社会需求,短期需高效利用资源保障学位充足,长期可借助在校生减少的契机推行小班化教学以提升质量 [3] - 县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经费供给高度依赖县级财政、硬件设施陈旧、师资队伍结构老化及动力不足 [7] 已实施的振兴举措与初步成效 - 规范招生秩序是关键一步,多地严禁高中跨区域"抢生源",如福建省要求到2024年全面实现属地招生并建立统一招生管理平台 [4] - 教育部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覆盖中西部、东北地区2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 [5] - 中央财政持续投入支持县中硬件设施改善,各地通过提升教师待遇、实行"县管校聘"等机制缓解师资短缺,初步遏制下滑态势 [5] 未来政策方向与改革重点 - 2025年将推出"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政策强调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学校建设标准,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并实施教育数字化赋能 [7] - 专家建议建立以中央财政专项为牵引的经费保障机制,适当提高县级以上教育投入占比,资金重点投向师资队伍建设以提高待遇 [7] - 深化教学和评价改革,需更新教学模式、开设特色课程,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并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 [8]
县中振兴:让县中“找回底气”
新华社·2025-10-10 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