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广东创新探索古树名木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模式 通过创新机制、文旅融合、产业赋能等路径 形成“生态+产业+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 使古树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驱动力和绿美经济的增长引擎 [3][4][5] 古树资源与保护利用概况 - 广东现有古树名木资源总量为8.5万余株 [3] - 全省已累计建成210个古树公园 并建成106个绿美古树乡村 [16][44] - 保护利用模式旨在实现生态资源向富民资产的转化 形成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 [5][16][31] 古树公园驱动生态文旅发展 - 古树公园集古树保护、文化体验、休息游憩、自然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成为乡村旅游热点 [8][9] - 以韶关市仁化县为例 该县累计建成13个绿美古树公园 其中大井村爱情主题公园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 [10][11] - 古树公园催热当地乡村旅游 带动民宿产业兴起 形成“护树增收”的良性循环 [11][18] 古树经济与产业链延伸 - 古树经济正从单一资源依赖转向全链条开发 衍生品开发成为新增长引擎 [29][30] - 广州邓山村依托1800多棵乌榄古树 通过合作社统一经营 推出文化节和文创产品 形成“种植-加工-旅游”全链条 每年带来500多万元经济收益 [23][24][25] - 茂名根子镇依托千年荔枝古树群 串联文旅场景 每年吸引近百万人次 并开发深加工产品 实现鲜果与品牌价值双提升 [25][26][27] 古树文化IP价值挖掘 - 古树名木作为文化图腾 通过“情感共鸣+场景再造”重构文旅吸引力 [34] - 清远阳山县以韩愈栽种的木樨古树为核心 构建沉浸式文化体验廊道 吸引文化研学游客 [35][36] - 江门小鸟天堂以巴金《鸟的天堂》为文化IP内核 发展生态摄影与自然教育 全年吸引游客量超35万人次 [37][38][39]
广东创新古树保护利用 激活绿美经济新引擎
南方农村报·2025-10-10 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