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基础建设 - 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需要精神引领和价值导航,需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 - 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的新形势,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1] -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1] 意识形态指导 - 2024年9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是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 [2] - 条例强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并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3] 理论武装与阵地巩固 - 通过坚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能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4] - 从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到强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一系列举措有力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 [4] -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增强主导权和话语权 [5] 核心价值观培育 - 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中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6] -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新部署,使其成为当代中国的重要稳定器 [7]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精神,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需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 [7] 文化产品与活动 - 电影《南京照相馆》等文化产品激发爱国情,发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重要作用 [7] - 《志愿军:浴血和平》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红色场馆游人如织 [8]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等品牌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深入人心,例如2025年8月在南京举行第161场活动 [8] 网络空间治理 - 必须落实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等原则,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9] -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推出融合报道,在网上网下唱响主旋律 [9] - 我国网民规模超11亿人,需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开展“清朗”等专项行动整治网络乱象 [10] 数字化与文化融合 - 《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2024年)》显示我国数字文化动能更强劲,信息技术与文化融合发展亮点纷呈 [10] - 从文化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到智慧图书馆等数字化服务全民共享,文化事业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 [10] - 需进一步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抢占文化创新发展制高点 [10]
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系列述评之三
新华社·2025-10-10 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