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在兜底民生保障、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专项社会服务及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就,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困难群众 [1] 兜底民生保障 - 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2020年分别增长19.6%和21.3% [2] - 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增长26%、32%和31% [2] -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分别惠及1190万人和1648万人 [2] - 常态化保障低保对象达3940万人、特困人员482万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 - “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截至2024年底共投入16.87亿元支持孤儿接受中高等教育 [2] -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国平均标准“十四五”期间分别提高31.9%和22.5% [3] -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覆盖89.4%的区县,1万多个康复机构服务精神障碍患者达126万人 [3] 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 - 截至2024年末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15.6% [4] - 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24万户 [4] - 建成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50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990个、老年助餐点8.6万个,每天有300多万老年人在就餐点就餐 [4] - 高龄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惠及4945万老年人 [4] -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登记注册的老年志愿者达5358万人,服务总时长16.4亿小时 [5] 专项社会服务与社会治理 - 累计办理“全国通办”婚姻登记26.3万对 [7] - 建成3350个公益性骨灰堂以及1.68万个公益性公墓 [7] - 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制度,将6.8万个地名纳入保护范围 [7] - 民政部公告新命名地名60多万个,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收录地名数据1480万条,调用总量近7亿次 [7] - 创新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命名乡村地名71万条,设置地名标志62万块 [7] - 全国登记社会组织达86.5万个,2.4万家社会组织活跃在科技创新领域 [8] - 推进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7.5万家,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8000余个 [8] - 全国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从2020年底的9400多家增至目前16000多家,增长70% [8] - “十四五”期间全国慈善组织每年支出1500亿元,主要用于“一老一小”、“一残一困”、教育医疗、就业增收等方面 [8]
努力谱写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成就
新华社·2025-10-10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