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协议核心内容 - 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于当地时间10月10日12时生效,内容包括加沙立即停火、以军在加沙地带后撤、以色列与哈马斯互换被扣押人员及人道主义物资进入加沙等 [1] - 协议文本列出“全面结束加沙战争”的具体步骤:以方批准协议后战争立即停止,人道援助立即全面进入加沙,以军在24小时内后撤至商定区域;以军完成后撤的72小时内,哈马斯交还所有以方被扣押人员,以色列相应释放巴方被关押人员 [1] - 由美国、卡塔尔、埃及和土耳其等国代表组成的工作组跟进双方执行协议情况并进行协调 [1] 被扣押人员互换执行情况 - 目前加沙地带仍有48名以方被扣押人员,其中20人据信仍活着,哈马斯将依据协议接收约1950名被以色列羁押的巴方人员 [3] - 以色列国防军表示已做好准备接收被扣押人员回归,并公布了250名被以方判处终身监禁的在押巴勒斯坦人名单,称他们将根据停火协议获得释放 [10] - 哈马斯方面表示与以色列尚未就获释巴勒斯坦人名单正式达成一致,互相释放对方人员可能在13日或14日进行 [10] 军事部署与人道主义进展 - 以色列国防军宣布已按照停火协议完成撤军部署,后撤至约定的“撤军线”(黄线),但强调该线仍深入加沙地带,确保以军拥有防御及控制加沙地带的作战能力 [6]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军“仍在加沙地带驻守并控制所有关键区域”,以对哈马斯施压,为协议后续阶段做准备 [9] - 自停火协议生效以来,已有约20万人返回加沙北部地区,对加沙地带的援助和其他必需物资将从11日开始自由进入,拉法口岸将于本周双向开放,调解方已联系以色列电力公司以恢复加沙地带电力运营 [12] 协议执行面临的挑战 - 第一阶段协议落实存在难点,包括以方被扣押人员的身份确认、在废墟中寻找遗体以及双方是否切实遵守停火承诺等,协议落实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如何建立明确、可信、不流于形式的国际监督 [13] - 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无法直接沟通,只能依靠斡旋方及国际组织帮助完成复杂的第一阶段内容,短期内可能出现误会,导致和平进程中断 [15] - 以色列内部右翼和极右翼政治力量阻拦停火协议,哈马斯内部也存在强大反对声音,第二阶段协议文本中要求哈马斯“自我解体”或影响力下降的条件对哈马斯很难接受 [17] 长期和平与人道前景 - 真正的挑战在于下一阶段和平协议,哈马斯坚持将以色列结束占领、巴勒斯坦建国作为完全解除武装的前提,而内塔尼亚胡政府目前仅同意第一阶段协议,未对以军完全撤出加沙地带作出明确承诺 [15] - 未来的长久停火建立在加沙地带新政治机制基础上,涉及巴勒斯坦内部派系关系、加沙政治格局、哈马斯地位、以色列角色及国际社会合作等复杂问题 [17] - 加沙地带经济形势基本瘫痪,未来长期依靠国际社会援助,但国际社会能否长期保证对200多万民众的充足援助存在疑问,若冲突重启物资通道将受严重影响 [19]
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生效 “真停火”还是“休整期”?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10-11 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