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下盾构技术发展历程 - 2005年武汉长江隧道开挖拉开中国以隧道穿越长江的序幕 [1] - 2008年武汉长江隧道通车,2009年南京长江隧道双线贯通,标志着技术迅速成熟 [10] - 2025年渝厦高铁重庆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贯通,实现高铁首次穿越长江 [2] 渝厦高铁重庆菜园坝长江隧道项目详情 - 隧道全长约11.9公里,连接重庆渝中区与南岸区,需穿越山、城、水、江4种环境 [3] - 穿江段长度1282米,地质条件复杂,泥岩砂岩变化反复,最小覆岩厚度仅10米 [3] - 使用国产“长江号”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直径12.66米,总长142米,总重约3500吨 [5] - 隧道最深处水压达0.93兆帕,盾构机压力控制精度达0.01兆帕 [5] - 盾构机以毫米级精度穿越16处风险源,是国内首个洞内完成全流程作业的高铁大直径盾构项目 [6][7] 盾构技术应用与行业成就 - 盾构掘进法在江底隧道施工中相对经济、安全且对环境干扰小 [9] - 长江上中下游已有近30项建成或在建的10米级以上过江隧道工程 [11] - 应用领域从公路拓宽至地铁、特高压输变电等,如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正以每天16米速度掘进 [11] - 国产盾构机产业用20年赶超西方200年发展,可研发直径2米至16米产品,赢得海外60%市场份额 [12] - 目前已出口开挖直径15.7米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用于澳大利亚项目 [12] 行业当前技术水平与挑战 - 我国已全面掌握大直径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在该领域拥有领先优势 [11] - 盾构机部件国产化率已超过90%,但超大直径(14米及以上)盾构机的部分关键部件仍未完全实现国产化替代 [14] - 虽能生产适用于12到16米盾构机的6到8米级主轴承,但尚待工程应用验证 [14] - 智能盾构整体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距离L4级高度自动驾驶仍有较大差距 [14] - 行业大模型发展受数据孤岛制约,数据散落在制造、施工、业主等多方,难以整合挖掘 [14]
经济新方位|铁龙过江,见证水下盾构技术跃迁
人民日报·2025-10-11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