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疆草原“破圈”融入京津冀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10-11 15:25

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融合 - 北京至内蒙古多条高铁开通使呼和浩特、乌兰察布、赤峰、通辽等城市融入北京2.5小时通勤圈[1] - 交通改善促进两地资源双向流动,京津冀优质产业、教育、医疗资源进入内蒙古,内蒙古的牛羊肉、乳制品、农产品及高科技产品进入北京及周边城市群[1] - 国务院2023年10月意见指出内蒙古需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年来这片118.3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破圈”融入[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创新中心将北京智能感算芯片与内蒙古养殖业结合,开发出可全面检测牛只数据的智能牛项圈[4] - 该中心将多通道边缘计算智能终端转化为24小时监测风力发电机运转的仪器,实现不停机检测,避免重大事故[4] - 中心已为内蒙古引进和转化27个颠覆性科技项目[6]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拥有全国最大乳业产学研用一体化网络,汇集北京、内蒙古等地专家攻克“卡脖子”技术[6] - 乌兰察布一家冶炼企业与北京院校合作降低冶炼电耗,其手撕钢产品最薄达0.015毫米,可折叠20万次不变形,打破外国垄断[10][14] 现代农业与供应链优化 - 北京牧业公司在乌兰察布小老圈村建立现代化肉牛养殖场,可容纳两万头安格斯肉牛,村民收入比过去翻了两番[14] - 位于北京顺义区的内蒙古农畜产品共享前置仓面积一万平方米,于今年3月建成,是内蒙古产品进京中转站[14] - 该前置仓使内蒙古农牧产品能在12小时内从地头到达北京市民家里[14] 生态旅游与服务业发展 - 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经治理后面积扩大、水质改善,成为京津冀旅游网红打卡地[16] - 今年1-8月,从北京到内蒙古旅游的游客人数累计达1060.5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16] 教育资源共享 - 北京一零一中呼和浩特分校北辰校区开学,有9位北京教师常驻,将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育方式输入呼和浩特[22] - 孩子们通过云课堂与北京一零一中学生“同上一堂课”[22] - 今年以来,已有968名“京师”来蒙开展“同步课堂、同步教研”等活动,辐射全区近4万名师生[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