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憋了20多年,中国打响夺回大宗商品定价权第一枪!
金投网·2025-10-11 17:2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停止购买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以美元计价的铁矿石,是争夺铁矿石定价权的战略行动,旨在结束长期不平等的定价机制 [1][2] - 通过整合国内钢铁行业和开发海外矿产(如几内亚西芒杜铁矿),中国已建立替代供应方案,增强谈判底气 [5][6][7][9] - 此行动可能重塑全球铁矿石市场格局和金融秩序,标志着中国从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变 [10] 行业背景与历史问题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产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总和,但严重依赖进口高品质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 [3] - 以普氏指数为主的定价机制导致上下游利润严重失衡:澳大利亚矿商开采成本18-24美元/湿吨的铁矿石售价超100美元,利润率超150%;相比之下,2024年中国重点钢铁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0.71% [4] - 澳大利亚年出口约10亿吨铁矿石,利润达200亿美元;中国生产约10亿吨钢铁,利润仅30多亿美元 [4] 中国战略布局:内部整合 - 持续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例如宝钢与武钢合并成中国宝武,在河北整合成立河钢集团,以减少内部竞争 [6] - 组建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未来对外铁矿石采购由其统一谈判,避免被供应商"各个击破" [6] 中国战略布局:开发海外资源 - 在非洲几内亚获得西芒杜铁矿大部分权益,该矿长度超100公里,探明储量47亿吨,铁品位高达65.5%-67% [8][9] - 西芒杜铁矿配套基础设施(铁路、港口等)已基本就绪,预计首批矿石于11月运抵中国;全面投产后年供应量可达1.2亿-1.5亿吨 [9] - 除西芒杜外,中国还控股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伴生铁矿)和几内亚佐法尔铁矿,权益产量突破2.5亿吨/年 [10] 当前行动与市场影响 - 暂停必和必拓美元计价矿石采购是一次"压力演练",展示中国已具备替代澳矿的完善方案(Plan B) [10] - 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面临两难:停产可能导致矿工和技术人员流向竞争对手力拓;继续开采则因缺乏中国这样的大买家而面临矿石堆积 [10] - 全球资源版图可能改写,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可能被巴西、几内亚等愿意合作的国家取代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