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与金属有机框架技术 -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北川进、理查德·罗布森和奥马尔·M·亚吉,以表彰其在金属有机框架开发方面的贡献 [2] - 金属有机框架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连接构成的三维晶体结构,内部空腔可容纳气体或液体分子,应用于二氧化碳捕获、空气取水、气体储存和催化反应等领域 [2] - 使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和分离二氧化碳,有望大幅降低碳捕获成本,因分离步骤成本目前约占整个碳捕获成本的70%左右 [2] 诺贝尔奖与能源转型相关历史成果 -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廷汉与吉野彰,表彰其对研发锂离子电池的奠基性贡献,锂离子电池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可充电电池技术之一 [3] - 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真锅淑郎、克劳斯·哈塞尔曼与乔治·帕里西,表彰其在理解复杂物理系统(如地球气候)方面的开创性工作,真锅淑郎论证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地表温度上升,为气候模型奠定基础 [3][4] 金属有机框架技术的商业化进展 - 无锡新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条百吨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生产线将于年底正式投产,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专注于固态半固态电池隔膜、空气除湿捕水及物理吸附储氢领域 [6] - 广东碳语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吨级规模化出货的企业,计划在珠海金湾区总投资1亿元,布局年产5000吨用于锂电隔膜的聚合物微球及年产5000吨用于空调、锂电和二氧化碳捕获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项目 [6] - 理工清科(重庆)先进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内首个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批量化制备中试平台,也是全球领先的年产百吨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生产企业,其开发的金属有机框架基催化剂项目已成功替代传统含锑催化剂体系 [6] 行业政策与市场前景 - 中国"1+N"双碳政策体系提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是中国脱碳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7] - 从未来看,2025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走向实用化和工业化的最大商业市场在中国 [7]
碳捕集、气候变化……诺奖成果给出的全球能源转型启示
新京报·2025-10-11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