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历史沿革与文物清点 - 逊帝溥仪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对故宫文物进行首次清点,按《千字文》编号,乾清宫文物为"天"字号,共登记117万余件物品 [2] - 2004年至2011年进行最近一次文物清点,确认故宫藏品总数为1807558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套)、一般文物115491件(套)、标本7577件 [2] - 1925年紫禁城转变为面向大众的博物馆,抗日战争期间组织文物南迁有效保护文化瑰宝 [14] 故宫古建筑测绘与保护 - 中国营造学社于1934年由梁思成、邵力工带领对故宫建筑实施第一次科学测绘,后因七七事变中止 [4] - 1941年基泰工程司张镈承揽中轴线古建筑测绘,1945年3月告竣,完整保留了上世纪40年代北京中轴线主要建筑信息 [4] - 太和殿为等级最高的中国古建筑,是唯一拥有10只脊兽的宫殿,此次展出的琉璃脊兽是1695年重建时的原件,也是仅存的一套太和殿脊兽原件 [11] 重要文物回归与修复历程 - 《伯远帖》与《中秋帖》在1951年底经周恩来总理批示收购回国,拉开了中国政府抢救流散国宝的序幕 [7] - "大圣遗音"琴于1947年被王世襄发现并鉴定为唐琴,1949年由管平湖修复,琴腹"至德丙申"表明其为中唐之始制作的第一批宫琴 [10][18] - 明宣德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盖罐与新莽铜嘉量于1933年南迁,1945年重聚南京,后分别入藏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6] 当代故宫运营与管理 - 开放管理处负责日常开放有序、安全无虞,包括开启大门、分片巡查、闭馆清查等基础工作 [16] - 为应对百年院庆大展客流,提前半月勘察展区排查隐患,规划引导路线,在热门展品旁增配引导岗,并进行模拟演练 [16] - 每日接待游客数以万计,需处理观众走散、物品丢失、意外受伤等各种突发情况,确保观众体验 [17] 文物修复与技艺传承 - 古琴修复需兼顾漆器和乐器双重属性,要求修复人员掌握斫琴和抚琴两项基础技艺 [18] - 采用多学科会诊模式,将传统修复工艺与CT成像、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 [19] - 除88张古琴外,故宫还收藏两万余件漆器文物,修复人员需专攻金漆和雕漆等特定工艺 [20] 数字化建设与文化传播 - 文物摄影需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布光拍摄,用影像守护文物,可能是文物未来几年唯一一次被影像定格的机会 [21] - 推出"全景故宫"项目,用时5年拍下重要区域四季全景,制作360度实景影像供观众沉浸式游览 [22] - 通过记录故宫四季变化及鸟兽虫鱼,展现宫城生命力,用影像陪伴其走向未来 [22][23]
百年传承 万千气象
人民日报·2025-10-12 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