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积分政策与消费者权益冲突 - 商家普遍采用积分政策以提升客户黏性和复购频率,但消费者在兑换积分时面临多种障碍 [1] - 积分兑换问题包括积分到期前不提醒、过期作废或被强制清零,以及兑换商品质量差和售后无门等 [1] 积分清零与消费者知情权 - 消费者戴先生在4S店消费获得的积分,在未收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被商家强制回收,涉及价值约1800元的商品 [1][2] - 法律专家指出,商家制定积分规则时若有时效限制,必须以显著方式明确告知消费者,单方面变更规则且未充分告知的“清零”行为可能不产生法律效力 [2] 积分的财产权属性 - 积分并非纯赠送,其价值隐含在产品或服务价格中,消费者为积分买单,因此积分是消费者财产权的一部分 [3] - 商家通过积分兑换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在法律上构成赠予,其财产权应属于消费者 [3] 积分兑换商品的质量与售后问题 - 消费者孙女士反映,用积分加钱换购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售后常以“兑换商品不享受常规服务”为由拒绝退换 [4] - 法律专家强调,通过积分兑换的产品和服务,商家承担的品质担保责任应与普通商品一致,不能因是积分或赠品而免除 [5] 积分兑换规则中的公平交易问题 - 消费者黎先生发现,心仪商品难以兑换,系统常提示“名额已满”,或需“积分+现金”方式兑换,热门款库存虚设 [6] - 法律专家认为,若商家通过积分宣传获客后,为积分兑现设置过高门槛,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欺诈或违约行为 [6] 积分规则的制定与法律效力 - 积分规则常以极小字体隐藏于附件中,商家常以“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回应投诉 [7] - 积分规则属于格式条款,必须确保双方权利义务公平对等,若明显剥夺消费者权利或免除商家责任,可能被认定为无效的霸王条款 [7] 积分政策的商业影响与监管建议 - 积分兑换难本质是商家对自身责任的忽视和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可能损害商业信誉并导致口碑崩塌和销量下滑 [8] - 相关部门应考虑出台针对积分规则的管理细则,规范商家行为,让积分真正成为消费福利而非短期引流工具 [8]
消费获得的积分到底谁说了算?专家解读
 央视新闻·2025-10-12 1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