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 京津冀地区2024年生产总值达11.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 [2] - 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7%,增速均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 [2]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央企总部已正式入驻雄安新区 [2] 产业与创新协同 - "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至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达2308.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近两倍 [2] - 三地共同绘制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开展跨区域强链、补链、延链工作 [2] - 日资企业SMC(中国)公司将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北京经开区,生产配套布局在津冀,借助轨道交通实现"研发+生产"高效协同,销售额实现大幅增长 [6]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十四五"时期京唐城际、津兴城际等开通运营,基本形成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 [6] - 京津冀已实现3900多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 [5] - 京雄快线进入运营筹备阶段,未来雄安新区半小时可达大兴机场、1小时通达北京丽泽商务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雄安、天津滨海新区旅客1小时内可达,唐山旅客35分钟内抵达 [6]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 京津冀已共建医联体115个,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1300余家,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河北 [4] - 自202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石家庄开展合作以来,已有300多名北京专家定期入驻石家庄医院 [4] - 314所京津中小学、幼儿园与河北学校开展多元合作办学 [4] 民生便利化措施 - 京津冀已实现44项人社服务事项"一卡通办"、193家旅游景区"一卡通游"、193家图书馆"一卡通阅" [5] - 截至2025年6月底,京津冀地区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17亿 [5]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2025-10-12 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