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贯彻落实《电子印章管理办法》 更好服务政务活动和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
人民日报·2025-10-13 06:10

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国务院办公厅于2025年9月27日印发《电子印章管理办法》,旨在规范电子印章管理并推动其在政务活动和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中的普遍应用 [1] - 该政策以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为指导,落实《电子签名法》《密码法》等法律要求,为电子印章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1] - 电子印章通过密码技术实现电子文件的可靠签名,保障文件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载体 [1] 电子印章对数字化发展的作用 - 电子印章有助于构建数字时代信任体系,依托密码技术为组织身份提供可信认证标识,成为数字时代信任体系的关键要素 [2] - 政策明确电子印章与实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依据《电子签名法》为跨领域使用提供坚实制度支撑 [3] - 推动电子印章在政务活动及相关社会化服务场景中互信互认,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高效办成一件事”,降低行政和市场交易成本 [2] 政策核心内容与管理框架 - 《办法》共8章38条,涵盖电子印章内涵效力、职责体系、管理要求和互信互认等方面 [3] - 明确电子印章是基于密码技术的特定格式数据,用于实现电子文件的可靠签名,并规范其类型及适用范围 [3] - 健全职责体系,规定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在电子印章管理中的职责任务 [3] 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安全要求 - 政策依据电子印章全生命周期运行规律,明确申请、制作、备案、使用、注销等各环节管理及安全要求 [4] - 强调电子印章所有者需妥善保管和规范使用,并规范电子签章及验证的过程要求 [4] - 明确电子印章相关主体的违法违规责任,划定管理底线红线 [4] 互信互认与支撑保障措施 - 国家推动电子印章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支撑能力建设,各地区各部门需加强本地区本系统支撑能力 [4][5] - 国家密码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电子印章互信互认标准规范建设 [5] - 行政机关及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企业事业单位支持符合政策的电子印章接入使用,营造互信互认良好环境 [5] 推广应用与实施路径 - 政策要求加快推动电子印章普遍应用,积极推行申请、制作、备案等环节线上办、掌上办,为组织提供便利 [7] - 加强电子印章在政务活动、公共服务及相关社会化服务中的应用,促进“一章多用”“一章普认”和跨地区跨部门用章 [7] - 各地区有关部门需加强宣传培训,细化制度措施,确保政策要求落地见效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