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制造定义与模式 -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核心是制造业通过增加服务要素投入和产出,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 [1] - 实践中已广泛应用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信息增值服务、功能和体验增值服务等多种模式 [1] - 服务型制造正成为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1] 企业实践案例与成效 - 迈瑞医疗通过“设备+IT+AI”模式搭建数智医疗生态系统,提供长期差异化整体解决方案 [1] -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从单纯卖设备转向提供工程设计服务、节能服务,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场景品牌“三翼鸟”提供定制化智慧家电解决方案,去年场景交易额突破51亿元 [2] - 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中,服务业务对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0% [2] 政策支持与发展目标 - 七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打造服务型制造升级版,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 [1][4] - 方案明确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作用进一步增强,目标包括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4] - 具体举措包括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建设标准体系、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等 [4] 发展潜力与挑战 - 服务型制造在“十五五”时期于稳增长、扩内需等方面潜力巨大,可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并开辟更大发展空间 [5] - 服务型制造能满足消费从“功能满足”转向“体验优先”的需求,有助于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5] - 产业融合是复杂过程,面临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统计监测难度较大等问题 [3] - 充分释放潜力需要制造企业转变经营思维,从产品主导逻辑向客户主导逻辑转变,重塑经营战略和商业模式 [6]
“制造+服务”,如何“+”出新动能新活力?
新华社·2025-10-13 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