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时隔十余年再上三千九百点 公募业绩首尾相差超六倍
中国经济网·2025-10-13 08:55
基金业绩表现分化 - 上证指数时隔十余年再度站上3900点,期间共有513只基金业绩翻倍[1][2] - 业绩翻倍基金中,华商新趋势优选、华商优势行业、万家品质生活、东吴移动互联斩获超5倍以上回报,信澳新能源产业等基金取得4倍以上业绩[2] - 与翻倍基形成对比,仍有98只基金业绩累计亏损,其中67只基金收益率低于-10%,亏损最大基金天治新消费亏损幅度达55.3%[4] 成功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业绩领跑基金经理如周海栋、莫海波等以行业景气度为核心决策指标,将政策导向与产业周期作为选股框架[2] - 莫海波从重仓新能源转向押注人工智能,刘元海将仓位从新能源精准转向人工智能和半导体领域[3] - 大成基金刘旭作为长期价值投资代表,管理基金10年实现累计回报4倍,偏好财务稳健、商业模式清晰的公司[7] 业绩落后基金原因分析 - 业绩亏损基金重仓方向多集中在地产、传统消费、军工等传统领域,错失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成长赛道行情[4] - 部分中小型公司投研实力不佳,投资风格不定,如天治新消费基金经理频繁调仓追涨杀跌导致业绩腰斩[5] - 部分主题基金受基金合同约定及行业发展下滑影响,工银中证传媒、国泰国证房地产等基金净值亏损幅度在25%至40%之间[6] 基金行业策略与工具演进 - 基金行业投资策略更趋丰富多元,工具矩阵日益完善成熟,能够覆盖不同市场场景与需求[1] - 基金公司通过布局价值、成长、均衡等不同风格策略,并兼顾消费、科技、新能源、周期等多个赛道以平衡风险[8] - 除主动管理策略外,基金公司增加布局指数增强、量化策略和股债平衡等工具型产品,并纳入海外市场标的、商品、公募REITs等跨资产类别[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