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服务”,如何加出新活力
新华社·2025-10-13 09:16
政策目标与定义 - 七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提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1] - 服务型制造的核心是制造业通过增加服务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 实践应用与成效 - 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多种服务型制造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 [1] -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从单纯卖设备转向提供工程设计服务、节能服务等,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场景品牌“三翼鸟”提供定制化智慧家电解决方案,其场景交易额在去年已突破51亿元 [1] - 此前遴选的370多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中,服务业务对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0% [1] 发展挑战 - 服务型制造转型面临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统计监测难度较大等问题 [2] 政策支持与未来潜力 - 实施方案针对技术、标准、应用场景、产业生态等短板弱项精准发力,旨在释放经营主体活力、激发创新活力 [3] - 在“十五五”时期,服务型制造在稳增长、扩内需等方面潜力巨大,服务要素是制造业效益、创新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来源 [4] - 服务型制造可满足消费从“功能满足”转向“体验优先”的需求,为消费者带来更全面便利的消费体验,有助于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 [4] - 释放服务型制造潜力需要制造企业转变经营思维,从产品主导逻辑向客户主导逻辑转变,并结合自身条件重塑战略和商业模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