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战略 - 城乡融合发展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2] - 各地区各部门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整体统筹谋划,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2] -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旨在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的作用[4] 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机遇 - “千亿元县”是观察县域经济的重要窗口,例如肥西县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已集聚近200家上下游企业,满产产值超2000亿元[2] - 县域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肥西县除新能源汽车外,生物医药产业也在加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药谷科技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2] - 乡村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进农文旅融合,例如蒋岗村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突破650万元[2]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 国家正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3] - 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义务教育阶段其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比例达97%,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3] -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帮助其在城市解决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问题,更好融入城市并共享发展成果[3] 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 - 全国乡村建设行动稳步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约7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4] - 基础设施加速向乡村延伸,行政村100%通宽带、90%以上通5G,例如精河县城乡一体化水厂服务13.4万人,自来水普及率和水质达标率均达100%[3][4] - 乡村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从道路、河道到运动场地、民宿、书店等设施建设,提升了农村现代生活水平,吸引游客和年轻人回乡创业[1][4]
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人民日报·2025-10-13 09:39